■本报记者 周 琪 通讯员 连帆涛 欧阳正平
初冬的暖阳格外和煦,耒水河畔的玫瑰园、神农田园、粉色花海、古街古桥的游人络绎不绝,这个“千年古埠”俨然成了耒阳及其周边县市休闲观光的“醉美后花园”。
近年来,从耒河全面整治到沿河乡村环境卫生提质,从关闭污染企业到消灭光山秃岭,从垃圾治理到油茶茶叶等原生态产业发展,从美丽乡村创建到旅游产业的开发,悠悠耒水见证了河长制工作推行以来带给这条湘江一级支流水里岸上的变化。
自2017年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耒阳市在耒阳沿河乡镇建设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开展系列整治行动,组建专门队伍进行河道保洁,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取缔沿河所有的非法砂场、僵尸船,整治河流“四乱”问题,退养沿河养殖场,绿化河流两岸,建设油菜基地,消除河道“脏乱差”。通过一系列的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耒河的水更清澈了。
黄市上堡位于耒水上游。因为水力发电的需要,耒水河面上修筑的堰坝将耒水截流成了多节水段。为保护好这方水土,耒阳市把黄市镇、大义镇与上堡电站、蔡伦竹海景区合为一体,建立联防联控、共管共治机制,定期会商河流治理与保护工作。通过2年的努力,2019年耒水竹海段被评为湖南省“美丽河湖”。今年又对电站下游河段进行岸坡整治,对支流黄泥江河进行疏浚清淤;在黄市镇沿江风光带植树3000株,与蔡伦竹海优美的自然景观紧密连接;在耒水禁捕退捕专项行动中,辖区内涉渔“三无”船舶全部上岸,并拆解“三无”船舶37艘。整治后的景区山更青,水更净,慕名而来的游客更多了,今年,蔡伦竹海接待游客量已接近20万人次。
住在耒阳市南正街的伍晓林是一个冬泳爱好者,在耒水河中畅游了三十年的他对“母亲河”有着特别深的感情。他告诉记者,这几年的环境变化是“看得见的”,特别是今年,日晕、双彩虹、雾漫水面、彩霞满天等自然景观重现耒阳。
近年来,耒阳市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加强河流保护,建设沿河风光带、植树种草皮、疏浚沿河田间沟渠、清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船舶、整治排污口。在打造生态文明示范河的同时,同步将原生态产业发展进行建设与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