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北部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梅花村,一年四季,村中各种梅花香飘不断,恰似人间仙境。近年来,衡州农商银行与梅花村携手共进,续写出梅花一弄“扬挎包”、梅花二弄“姓农小”、梅花三弄“美乡村”的新篇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衡州农商银行弘扬“挎包精神”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一辈农信人身背挎包、手持算盘,不避寒冬酷暑、翻越千山万岭,用双脚将金融服务送进百姓家门,获得了百姓口中“背包银行”美誉。
时至今日,梅花村的百姓们对“挎包精神”又有了更深体会。3个月时间,衡州农商银行组建30余人的专门队伍,召开30余次村组会议,每天驻村逾3小时,走访300余户农户,授信近3000万元。一连串的“3”,体现出该行4月份在该村启动“以村为单位整村授信”的工作取得的硕果。
“没想到衡州农商银行总行领导会来上门服务,为我们提供30万元贷款帮助我们挺过难关。”该村蛋鸭养殖专业户汪建英,原先只与银行发生存取款业务,即便受疫情影响资金吃紧也不愿到银行贷款。5月,该行党委班子上门为其提供金融服务。起初她仍婉言谢绝,但看到银行工作人员既为她转发卖蛋需求,又带亲朋好友买蛋,打消顾虑开始借贷。现在鸭蛋价格回升至4元/斤,开始盈利的她逢人便说衡州农商银行的好。
“挎包精神”,是衡州农商银行自上而下的传承与弘扬。自“以村为单位整村授信”工作开展后,该行党委班子保持每旬到梅花村走访一次以上的高频率。支行也在行动,如今的梅花村总能看到身着背后印有“建设有温度的百姓银行”黄短衫背影,他们的热情服务,打破了银行“三尺柜台”的服务局限,加深了广大百姓与新时代农信人之间的鱼水情。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衡州农商银行坚守“姓农、姓小”
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农商银行致力“支农支小、支散支微”。据统计,梅花村有小微企业2个、个体工商户12户、种养大户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8户、家庭农场6个,其中与衡州农商银行有信贷业务往来的小微企业1个、个体工商户12户、种养大户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户、家庭农场3个。正是对“姓农、姓小”的坚守,让该行在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帮助村民创收增收、排忧解难中,有了更浓的“乡情乡味”。
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让金融服务供给方式也发生深刻变化,“姓农、姓小”对新生代客群也有了新内涵。“95后”村民小杨,在株洲从事服装生意。今年受疫情影响,资金链吃了紧,该行客户经理在村中走访得知其有贷款需求,详细介绍“以村为单位集团授信”随借随还、可网上办理借还款等优势,瞬间让他动了心。这场“送贷上门”帮小杨的服装店生意慢慢回到正轨,让他对衡阳县人民自己的银行也有了重新认识。
对“支农支小”的专注,推动了衡州农商银行各项业务协同发展。截至目前,该行咸水支行在梅花村新增揽存450万元、占年内新增存款总额47.37%,新增贷款投放630万元、占比40.72%,ETC新开户32台、占比26.23%,手机银行新开户105个、占比25.61%。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衡州农商银行助力基层治理
将自身发展深度融入地方治理和发展,一直是衡州农商银行的追求。为此,该行积极与县域各乡镇、村组共同开展“党建共创、金融普惠”行动,设置金融组织员、金融协理员、金融联络员,以金融“三员”下沉推动资金下沉、服务下沉、知识下沉。
在推进“以村为单位集团授信”工作中,该行不断强化政、银、民协作,在村中聘请普惠金融专干,与村支两委、村“五老代表”共同评定白名单客户,切实打造“百姓共治银行”。同时,与乡镇、村组共建“厚德同心积分银行”,对积分高的村民,最高给予家庭净资产90%的授信额度、贷款利率下调72BP等优惠政策,共同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以金融激励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优化乡村文明创建和乡村社会治理格局。这桩桩件件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务实举措,收获的是地方党政部门与百姓的真心支持。
又是一年花好处,8月的梅花村不仅各品种梅花盛开的景象一片欣欣向荣,随处可见的在建工程工地也是一片欣欣向荣。“今年预计有梅花院子、梅花故事等多个乡村游项目能完工迎客,在建设这些项目的同时,我们还将在村里规划旅游线路,下一步就组建游览车队”。与衡州农商银行建立起独家合作关系后,省人大代表、梅花村党支部书记刘准对村里未来发展有了更长远、更清晰的规划。而这篇书写梅花村乡村振兴的新“梅花故事”,将由始终致力普惠金融事业的衡州农商银行与梅花村共同“执笔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