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提出,更加注重监督执纪问责和抓早抓小,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既要拔烂树,更要护森林。”便是生动写照。
近日,记者走访湖南工学院,感受该院纪检监察部门围绕执纪监督职责“破题”,不是在“最后一公里”处攻关,而是在“最初一公里”时发力,抓早抓小抓源头,防患于未然,“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前移监督关口,健全长效监管体系和源头治理机制,推动纪检监察工作从“宽松软”到“严紧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抹不开情面,拉不下脸”
现任湖南工学院纪委书记的刘龙昌在纪委工作8年,对十八大前后的教育纪检监察工作感受颇深,用他的话说,“两相对比,变化很大”。
十八大之前,湖南工学院纪委队伍力量不足,业务不精,工作方式单一,“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干事却成不了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实效性和震慑力都没有充分发挥。
“抹不开情面,拉不下脸”“抬头不见低头见”,纪委监督工作对象,都是一个单位的同事,一个锅里吃饭,有的互相之间很熟悉,使得监督执纪问责上难以放开手脚,这是摆在纪检监察机关的又一难题。
作为新设本科院校,集中精力抓学校建设和发展成了当务之急,“工作要上,纪检要让,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和工作压力也是相当大。”一直在该院纪委工作的宣教科(效能监察室)科长黄华中感概地说。
纪检监察工作如何“突围破障”“破冰前行”?该院纪委坚持大胆革新,牢牢把好“最初一公里”,走出了一条富有湖工特色的党管治党、从严执纪新路。
念好“紧箍咒” 管住“关键人”
创新才有出路。
湖南工学院率先在廉政教育上下功夫。35名新任正、副处级干部携配偶同上廉政课,把预防腐败工作延伸到每个干部家庭。干部配偶纷纷表示将加强学习,提高站位,努力成为一名“一妇(夫)当关,万腐莫开”的优秀“门将”,一起筑牢“八小时外”的家庭反腐防线。
这只是该院创新廉政教育的一个缩影。
专家授廉、观看警示教育片、廉政教育图片展、廉洁党课、廉洁社团、廉洁书画作品……花样之多,层出不穷,别出心裁。
“廉政教育成常态,廉洁文化入人心,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补好了我们精神之钙,让我们知敬畏”。来自基建处的小张说。一系列举措念好了日常监督教育的“紧箍咒”,筑牢了思想防线。
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说打虎拍蝇只是治标,那么构建严密的监督体系,扎牢制度的笼子,才是真正的治本。在湖南工学院纪委办的文件柜里,记者翻开了该院近年来汇编的规章制度,汇编册里收录的300余项制度涵盖了党务、人事管理、物资采购、工程建设、干部选任等,着力于确保工作的规范性和权力运行的廉洁性,学院对这些制度的修订长达3年之久,特别还完善了“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和10余项专项监督检查制度。
之所以耗费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院长罗建华道出了原因。“用制度管住关键事、管到关键处、管好关键人,构建严密可靠的制度体系,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使监督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提高监督工作的整体效能。”
“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亩林。”“人心齐,泰山移。”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亦是如此。自2012年后,湖南工学院纪委大力加强队伍建设,率先从地方纪委引进办案能手。负责协管纪委的党委委员袁勤介绍,陈浩原是衡南县的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公务员编制,为了引进他,学院可是费了不少心,做了大量的工作,其成功经验和作法曾得到驻省教育厅纪检组的充分肯定。自2016年陈浩入驻该院纪委,使得办案能力大幅提升。
纪委由原来的4人逐渐增加到目前的8人,两个正处级干部、三个副处级干部,两个科级干部,这样的配置在学院职能部门中绝无仅有。纪委书记刘龙昌主管纪检监察工作,不分管其它业务工作,只种自己的“责任田”。队伍充实了,业务素质提高了,工作质量突飞猛进。
严管便是厚爱,把日常监督工作做实做细,精准发力。2012年,该学院启动了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为了把校园“二期工程”打造成优质、阳光、廉洁工程,该院纪委积极探索“监审协同、齐抓共管”的监督机制。纪委和审计处以“跟踪审计旬报”为平台,建立了信息互通机制,审计人员对建设过程实施全过程跟踪,常驻项目收集信息,并以审计旬报的形式将存在的问题进行披露。在旧田径场改造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审计发现了施工单位未按设计标准施工碎石垫层和混凝土基础程质量问题,纪检监察部门及时介入,纪委书记亲自督办,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出具书面监察整改意见,督促相关部门整改落实,为学院挽回了经济损失50余万元,对“二期工程”其他项目产生了震摄,确保了整个项目工程质量。2017年,学院审计部门联合专业审计机构对学院新校区468个工程项目进行了全面审计,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由纪委牵头进行全面整改,为学院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学校“二期工程”建设项目有30万平方米,历时3年半时间,正是因为有了创新监督的工作模式和敢抓严管的监督成效,才有效避免了“大楼盖起来,干部倒下去”的情况。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从党的历史和从严治党实践中总结的一贯方针,纪检监察工作人员要在运用第一种形态上多下功夫,该院党委书记谢国保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纪检监察干部一直这样要求。
近三来来,该院纪委共受理群众意见建议40余条,收到反映苗头性的问题线索21条,均及时进行了处置。运用第一、二种形态落实对党员干部党风廉政谈心谈话近300余人次,进行问题线索初核13件,其中立案7件,党纪轻处分、组织处理34人。不遮羞,不护短,严肃监督执纪问责,让执纪问责的“鞭子”更有力量。
清风进校园 廉洁入人心
“学校现在不正之风少了,干部的作风实了,师生办事方便了,真切地感受到了清风正气的蔚然兴起。”这是记者在湖南工学院听到师生评价中最多的话语。
“这些年来,学校纪检监察工作始终筑牢干部廉洁从政的防线,从源头来保护干部,让我们知敬畏、守底线。”
“规矩明确了,人际关系简单了,氛围也更和谐、清朗了。”
“抓早抓小抓常,防止小患变大病,学校纪检监察力求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全校干部职工必将拥护。”
你一言我一语,道出了党风廉政建设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今,在湖南工学院的校园里,你随处可见:规矩意识更强了,信访渠道畅通了,监督巡查频繁了,整改落实力度更大了……
热水供应由统一收费到自愿购买,取消了饭卡办证、图书办证工本费,奖学金拆分零容忍……
“红红脸,出出汗”已是常态,11名干部因个人事项报告在大会上被点名批评,并要求作出书面说明和检讨,6名问题较为严重的干部被提醒谈话……
近三年来,学院纪检监察工作“开了挂”,先后获得省纪委驻省教育厅纪检组年度综合考核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二次,是二本院校的佼佼者;三人获全省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个人……
这是湖南工学院纪检监察机关以实干交出的完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