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祖焕为官好,为民办实事。时北方津渡因水急船小,最为难行,文水县文峪川河渡口经常为争渡抢时拥挤“辄相杀伤”。他自出千金置办官船顾专人掌管,后之县令取金以去,祖焕再至复设官船管渡,再无发生争斗伤人之事。文水经县东流,旧有渠道年久失修,渠堤垮塌淤塞,相邻平遥、交城用水困难。为了解决文水、平遥、文城三县百姓争水、用水问题,他请开新渠均水使三县同时受益,惠民息争。在任期间创办书院,培养提拔寒门优秀学子,弘扬教育,倡导弘正民风民俗。
刘祖焕一生最在意的是他立志教书,育人为乐。他两度任外官七年,居乡任莲湖、西湖、东山、石鼓书院山长,主讲三十余年之久。时之四书院久负盛名,为衡湘学人心仪之地,能掌讲席者,只有名儒硕德之士才能使众信服受任,而他迭请任职,讲经释疑,“在官暇辄拟应举文字以市子弟,自束发受经七十余年,所改作无虑数万篇。”可见其自幼勤奋学习,好读书,读好书,教好书,好写作耐烦批改学生文章成了他一生的志向追求,从作文批改细微处抓起,理解文意,践行学养。惠及子孙、学生,影响社会弘扬正气,德誉衡湘功德入志,品范垂教遗泽后世。
(本报记者翟瑜根据市志办提供的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