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在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治的相关政策措施及服务信息,增强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近日,市第三人民医院专家走进湖南环境生物学院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该院艾滋病门诊副主任医师阳辉以生动的图片和案例介绍了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流行概况、如何避免感染等,同时呼吁同学们在掌握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同时,当好预防艾滋病社会宣传员。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据介绍,目前全国报告存活HIV感染者66.5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5%。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明显上升,MSM人群成为目前重点防控人群,其中15岁到24岁的男性病例中,有69.2%是通过同性传播感染的。而在我省艾滋病感染者以性传播为主,其中大学生的艾滋病感染者近8年增加37倍。
在中国,15岁及以上的学生HIV 感染人数,2008年(527例)5.8% ;2014年(2695例 )16.6%,与其他人群相比增速更快。
就全世界范围来看,青少年期(15—24岁)艾滋病普遍存在总死亡率低、健康问题不被关注,检测、治疗、关怀被忽视,治疗覆盖率过低等问题。阳辉指出,当前青少年艾滋病防控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是:生理性活跃时期、青少年性观念及性方式、青少年HIV检测及认知度低、青少年抗病毒治疗特殊性。
青少年处在生理性活跃时期,无保护性行为比例高,面临更高感染风险。其中无保护性行为原因多为强迫或威胁性性行为、缺乏艾滋病相关知识、过分相信性伴的健康状况、使用了毒品或酒精等。
青少年性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大约10%—30%大学生有婚前性行为,且呈上升趋势。
青少年HIV检测及认知度低,HIV检测率仅为2.8%。有资料显示,最近1年做过HIV检测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一半大学生没有HIV检测意向。究其原因,除了对HIV检测的知晓率低的原因以外,还有不少学生存在知晓分离,知道HIV 通过性传播,仍发生危险性行为;认知与关注不足,检测意向较低;羞辱和歧视心理作祟,阻碍青少年寻求正规检测和治疗。
青少年抗病毒治疗具有特殊性,阳辉指出,由于Tanner分期(青春期发育的一种等级系统)的不同,药物不同、剂量不同,需要特别注意。同时青少年处在青春期叛逆,给长期治疗管理带来困难,以及与成年人相比,病毒抑制率低、容易病毒反弹、容易失访。
具体应对策略
对于安全套预防艾滋病问题,首先强调ABC原则:Abstinence(禁欲),如果人少进行性行为,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危险就大大降低了;Be faithful(做忠诚的人),对不能禁欲的人,要做到双方或有性伙伴关系的双方相互忠诚。与多人发生关系是性病、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Condom(安全套),如果无法做到A、B,那就指望“C”,正确使用安全套也可以减少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危险。
其次是暴露前预防(PrEP),即高危行为后“后悔药”。在HIV病毒暴露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72小时,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以预防未感染个体感染HIV,坚持服用药物的那些患者的HIV感染风险下降92%以上。阳辉建议,高危行为者在高危行为发生后, 建议要立刻到专科医生进行快速检测和阻断治疗。
加大性知识的宣传教育
阳辉表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大宣传,降低青少年感染HIV:早期开展性安全艾滋病预防教育,针对青少年开展新型毒品的预防措施,降低青少年可以不经家长同意进行HIV检测的年龄,提供适应青少年、由社区主导的性健康和生殖健康服务(包括HIV检测、咨询和治疗)。
据阳辉介绍,艾滋病可防可治,艾滋病患者在接受正规治疗后,可正常工作、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