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变村里脏、乱、差的面貌,王一春动用400多个工日,新建68个垃圾池,发放857个垃圾桶,把历年积压的垃圾全部清理干净。并多次上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让村民了解卫生环境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很快,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柘田村成为了第一批通过衡南县同治办常态化验收的优胜村。
“2016年12月初,王一春的病已相当严重。老婆和同事都劝他去住院,可他却不肯。”谭春剑告诉记者,王一春当时表示“必须对好村级账,结清村级公路款、城乡同治款、村干部、组长工资,才放心住院”。他强撑着身体,逐项、逐人督促村委会结清款项。当年12月23日12点,在与村干部商议年终走访、慰问贫困户工作时,王一春昏倒了。2017年正月初七,王一春出院不久,又开始到村部上班,督促本村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工作、社保工作和扶贫工作。
纵使家里负债十几万,也要借钱给同事盖房子
“他真的是一个好支书!”这是贫困户王元健在接受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我家里情况特殊,自己身体也不好,妻子又瘫痪在床,子女在外务工。但王支书平时一有空,就要到我家走走看看。在我遇到困难时,他会像老朋友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从不摆干部架子,我们十分敬佩他。”
王元健称,“不仅如此,王支书还想方设法帮助我脱贫,他鼓励我搞养殖事业,靠自己的双手去致富。现在我的养殖事业才刚刚起步,他就这样仓促地离开了。”
王一春的妻子吴红艳说,“我家里经济条件差,一家人一年到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工作几十年,没有一分钱存款,为了供几个小孩读书,还欠了十几万元外债。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2014年他同事家里盖房子需要资金周转,他不顾我的反对,东拼西凑地给人家借了5000块钱。”
无私奉献,用生命诠释干部担当
“他发病的那一天都还在村部工作。”吴红艳称,“我们之前就一直在劝他,他都一笑置之,总说自己的身体还能扛,村民的事情刻不容缓。却没想到,他就这样倒在了最爱的工作岗位上。”
已耄耋之年的贺清艳是王一春的母亲,她对人人称颂的儿子却颇有怨言。“每天清早出去,晚上好晚才回家。一年到头难得有时间陪伴家人,家里厨房去年底倒了,他都没有时间去管一下,他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帮扶村民上了。明知道自己身体不好,却不懂得好好保养自己,有时候咳嗽还悄悄躲着我咳,他就是太想着别人了,他要是再自私一点,也不会走得这么快。”
吴红艳称,“我丈夫临终前,还要我们在他去世后将他的遗体捐献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