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面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5月17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永远活在村民心里的好支书
  他是村民眼中的好支书。为了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他不仅四处奔走筹资87万元,为村里提质拓宽了两条公路,还用了400多个工作日,新建68个垃圾池,发放857个垃圾桶,一改“脏乱差”的村貌。不仅如此,他还筹资200余万元,在驻点扶贫单位的帮扶下,为村内多组连接公路进行总计2.8公里硬化,对原四升水库至大元洲水渠进行5公里清淤硬化。为了抗旱,他顶着40℃高温翻修水渠,将水引入各组农田,为3500余名村民减轻了经济损失。他就是衡南县栗江镇柘田村党支部书记王一春。

  王一春上任两年多来,柘田村由原先的边远贫困村转而迈上快速发展之路,修公路、设路灯、设计田溪等整治方案,他一直在为柘田村描绘美好蓝图。今年4月28日,王一春因尘肺病发作而去世,他为之描绘两年多的柘田村蓝图终究没能由他自己画上句号。

  不顾疾病疼痛,也要安排好村部工作

  56岁的王一春是一名退伍军人,敢于担当,勤劳肯干。此前从未当过村干部的他,在2011年被选举为村主任;2016年1月开始,任柘田村党支部书记。曾与其共事4年的谭春剑称,王一春是村里的主心骨、实干家,更是人人称颂的好支书。

  谭春剑介绍,柘田村由原四升村、和凤村、柘田村三村合并而成,有39个村民小组,共3500余人,是衡南县村情复杂、经济基础较差的村。为了尽早改变落后状况,王一春上任伊始,便挨家挨户逐一走访,与村民交心,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要致富,先修路。2016年,王一春千方百计筹资87万元,提质拓宽了村里的两条公路。2017年,他又筹资200余万元,在驻点帮扶单位的帮助下,(下转第二版)

  王一春:

  永远活在村民心里的好支书

  ■本报记者   李怡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努力建设高水平军事科研机构 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衡阳公安要发挥全省公安主力军和“领头羊”作用
从战略高度 抓好防空防灾科普教育
永远活在村民心里的好支书
习近平会见 朝鲜劳动党友好参观团
首趟“湘疆号”旅游援疆专列在衡始发
衡阳日报版面一A01永远活在村民心里的好支书 2018-05-17 2 2018年05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