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面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1月04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振兴实体经济
激发衡阳“原动力”
  两会深观察

  ■统筹/本报记者   邓润青   

  文/本报记者   唐海强  易成章   许珂  邓润青  陈润   

  图/本报记者   王  翟  罗   盟

  编者按:

  今年两会期间,“实体经济”成了一大热词。实体兴,则经济兴,实体强,则区域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提出了振兴实体经济的“3311”工程计划,对接和推动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全市实体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实体经济未来发展走向如何?发展实体经济应怎样应对当前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发挥本土优势振兴实体经济?针对这些问题,本报特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进行讨论,敬请关注。

  松木经开区将打造成千亿产业园区

  支持本土企业打造国油品牌 

  

  市人大代表、民进衡阳市委专职副主委   廖 晟

  要突出“3311”工程计划,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结合“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依托中核集团、中国五矿、建滔化工等龙头企业,打造军民融合、有色金属产业和先进制造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要强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积极对接好省“五个100”项目,力争更多项目进入项目库,切实抓好落实,同时要做好市级“五个100”项目的申报和实施,确保“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取得实效;要全力做好服务和保障,加快出台并落实好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文件。

  “五方面”发力振兴实体经济

  市政协委员、市政协经济委主任  易晔

  市委、市政府提出“植优补短”战略,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补齐县域经济短板的重要举措,为振兴衡阳实体经济指明了发展方向。我认为,衡阳特有的油茶产业,无疑是发展壮大现代农业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发展前景和潜力巨大。

  据调查,全国油茶林种植面积共5500多万亩,湖南2068万亩,衡阳拥有378万亩,年产茶油3.6万吨,产值突破37亿元,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之首。衡阳茶油品牌26个,但在全国乃至世界市场,占有率大、知名度高、有竞争力的衡阳茶油品牌空缺,因而衡阳茶油始终打不开市场销路。

  衡阳振兴实体经济的出路在于创新发展和品牌建设。市委、市政府层面首先带头树立“中国茶油”国油品牌意识,在各种与省外、国外交流和招商引资引企的活动中,广为宣传介绍衡阳的茶油,让国内外消费者和媒体感知,这是政府战略而不仅是企业商业行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支持和帮助衡阳本土油茶企业产业捆绑打造“中国茶油”的国油品牌,狠抓品牌创建,树立品牌意识,申报注册能代表和体现衡阳地理标志的茶油统一商标,以一个品牌统天下,避免同类品牌多而杂、各自为战低水平竞争,促进衡阳所有油茶企业共赢发展。策划运作中国衡阳茶油公益广告,加强宣传。这个统一商标品牌的目标价值在于衡阳及茶油产品与中国国油三者互为代名词,追求像贵州茅台与国酒一样闻名,形成国际竞争力。

  振兴衡阳实体经济,我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发力:

  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改革发展机遇,向思想解放和深化改革要动力。去年,衡阳被纳入长株潭衡“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我市应抢抓机遇,尽快出台有关配套政策,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

  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向体制机制创新要动力。在“党管经济”的原则下,创新健全振兴实体经济的领导体制,强化统筹协调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惩罚机制。同时,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优化资源配置,从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和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寻求动力源泉。比如,在产业引进和支柱产业选择方面,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夯实平台抓手,加强园廊建设,向特色产业聚集和外部经济效果要动力。这就要求我们着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链和特色产业园区。

  整合全市优势资源,迸发实体经济原动力。一是充分利用我市土地、矿产、生态等自然资本,引进新技术和大资本,形成强竞争力产业。二是充分利用我市老工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引进战略投资者或股权投资,推动一批本土企业上市。三是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企业发展,提升本地企业充分利用金融资本的承载能力。四是充分发挥我市教育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增强创新能力。五是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继续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积极承接大运量大流通产业项目。六是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形成人才洼地,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实体经济发展的春天来了”

  市人大代表、衡阳运输机械公司董事长  廖纯德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市政协委员、市物流商会会长   刘雅心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当前经济发展形势,那就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春天来了。虽然总体而言,做实体经济的企业还处在比较困难的时期,但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所有实体经济行业都必须坚定信心,明确方向。

  作出这个判断主要基于两点。第一,无论是十九大还是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都释放出强烈的信号,要加大力度扶持实体经济。市委、市政府也有相应的决策出炉。第二,从我自己的企业和行业来看,可以发展的项目很多,前景也看好,只是各级具体的配套措施暂时没有落地,相信新的一年会大有好转。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企业要做的事是加大创新力度,实现产品更新换代升级,跟上市场需求。政府部门则可以从三个方面着力,帮助实体经济发展壮大:降成本。土地等要素成本居高不下是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企业包袱重,参与竞争冲锋陷阵就难。政府部门要下决心做一些具体实事,帮助企业解决困难,让企业可以心无旁骛地谋发展。引资金。融资难依然是大部分企业面临的困境,建议政府部门把更多资金往实体经济引导,畅通融资渠道,减少融资门槛,消除企业“贫血”“断血”之患。重人才。人才是发展的根本,现在全国很多城市都出台前所未有的措施争抢人才。我们也要真正重视起来,拿出“真金白银”,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

  廖   晟

  易  晔 

  与“北、上、广、深”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衡阳实体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提质增效需多方发力。我认为:

  一是降低成本费用,激发企业活力。合理降低税费负担,清理规范涉企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逐步降低企业贷款(发债)利息负担水平和融资中间环节费用,探索政、银、企三方融资途径;进一步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加快推进电力、石油、天然气等领域市场化改革,同时完善土地供应制度;大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健全现代物流体系,把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振兴实体经济的战略举措。

  二是防止脱实向虚,加大资金投入。要防止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实体经济。要大力推广PPP模式,发挥政府资本的引导放大效应和民间资本的独特优势,形成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合力。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企业的信贷支持,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租赁机构和综合服务中心。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金融租赁市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三是深化体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要对标国内先进地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从根本上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完善法制环境,加快营造商业环境、健全信用环境,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营造公平竞争、监管有力的交易平台,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可靠的市场体系。

  着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市人大代表、衡阳县城建投公司董事长   汪荣汉

  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市政协委员、金杯电缆副总经理   王桃明

  振兴实体经济要以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为主攻方向,着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此,我建议:

  一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化解过剩产能,坚决处置“僵尸企业”,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深化土地使用和管理制度改革、流通体制改革。

  二要切实降低企业成本。大力推进清费正税改革,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率,全面落实服务业“营改增”,提高直接税比重;免除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科学确定社保缴纳比例,切实减轻实体经济负担。加大财税信贷等优惠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抵扣等多种支持方式,支持实体企业特定生产制造与研发活动。

  三要全力破解资金瓶颈。要优化银行信贷配置结构,推动资金更多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建立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利益联动机制,加快发展各种自担风险的区域性小型金融机构、社区金融服务组织、村镇银行等合规合法的金融主体,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提供多种金融产品,同时要加强监管,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

  四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权责清单制度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要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彻底解决办事难、乱收费等问题。建立统一透明、有序规范、责权明确的市场监管机制。逐步建立法治化的市场体系。

  廖纯德

  刘雅心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其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实体经济也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当前,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已经成为经济大国争夺的新战略制高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大批国有大型企业落户衡阳,一系列国家级名优产品曾带给衡阳无限的荣光。目前,衡阳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是转型发展的黄金期。衡阳应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要求,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升衡阳综合实力。

  在中国,线缆行业是仅次于汽车行业的第二大行业。这个行业集中度低、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资金占用量大、经营风险高。面对机遇与挑战,作为湖南“老字号”、湖南线缆行业领军者、全国前十强的金杯电缆,近年来持续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这些年,金杯电缆联合科研院所进行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研发,每年创造多项专利技术,走在行业发展的前沿,先后开发了核电电缆、稀土铝合金电缆等环保、节能、高端新产品,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金杯电缆发力提速“智能制造”,打造智能工厂,由生产制造型向“智造+服务”转型,延伸下游产业链,逐步实现转型升级;以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为契机,不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在印尼雅加达市投资设立金杯布卡卡公司,布局海外市场。

  汪荣汉

  王桃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振兴实体经济 激发衡阳“原动力”
衡阳日报版面五A05振兴实体经济
激发衡阳“原动力”
2018-01-04 2 2018年01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