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1月04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努力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
  ■本报记者   唐海强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目标篇

  【举措一】加速发展全域旅游。加快南岳衡山旅游经济圈建设,力争南岳区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擦亮以南岳为龙头、多个旅游综合体与美丽乡村生活体验相匹配的全域旅游品牌。深化“引客入衡”工程,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5%、24%以上。挖掘衡阳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新创4A级景区1个以上、3A级景区2个以上。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康养学”旅游产业链条。

  【举措二】推进服务业发展壮大。做强现代物流业,加快物流园建设,大力引进和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支持品牌快递企业在衡建立区域转运中心。积极发展多层次金融产业,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吸引各类金融机构来衡设立分支机构,打造金融集聚区,提升金融供给质量。着力推进电子商务、健康养老、全民健身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供给质量。

  【举措三】推进消费提质升级。围绕城市综合体,积极培育消费新热点。积极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培育具有鲜明特色、较高品质、较强竞争力的“雁字号”产品。积极拓宽农村消费市场,打通城乡供需渠道,以农村电商为发展基础,推动农产品线上营销与线下流通融合发展。着力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让老百姓便捷消费、放心消费。

  【举措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抓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推进中心城区区划调整。高位推动衡山科学城、梦东方、雨母山片区融合发展。推进107国道改造,全面建成二环路,开工建设北三环;加快湘江二级航道二期工程、大浦通用机场、祁东归阳千吨级码头建设,启动湘江衡阳至永州三级航道改扩建,扎实推进湘桂线衡阳段改线工程前期工作,力争怀邵衡铁路衡阳段主线、瓦松铁路专用线建成通车;加快衡阳—祁东等快速干线、常祁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公路建设。

  【举措二】提升城市建管水平。建设海绵城市、管廊城市、智慧城市。基本完成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提质改造;逐步实现城市道路“微循环”,着力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全面封堵湘江、蒸水城区段排污口,完成角山、松木、酃湖污水处理厂建设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加大旧城改造力度,积极打造中心城区社区“三清三建”升级版。加大重大违法建设处置力度,完成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五年清零”行动目标任务。推进“三江六岸”滨水区域规划建设管理。

  【举措三】提高城市文明程度。锲而不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开展星级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引导广大市民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

  【举措一】全面落实“3311”工程计划。加快建设白沙绿岛军民融合产业园、水口山铜铅锌产业基地等。充实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支持南岳电控、恒飞电缆等优势企业上市。全力推动衡山科学城打造全国一流的科技研发创新和成果交易中心。完善综合保税区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建设,力争纳入湖南省自贸区申报范围。

  【举措二】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推进衡阳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跨越。围绕先进制造产业建链补链强链,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全面推进工业强基工程和绿色制造工程。

  【举措三】做大做强工业园区。集中力量推进市高新区、白沙洲工业园、松木经开区提质发展。引导市直园区产业链条向县域延伸、配套企业落户县域园区,加快产城融合步伐。理顺园区体制机制,推动管理重心下移。

  【举措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化解过剩产能。巩固“地条钢”生产企业、落后小煤矿、烟花爆竹行业等关停退出成果。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进一步打好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等“组合拳”,促进实体经济降本增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举措二】加快关键领域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发展股权融资、私募基金、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加快组建市金融控股公司,不断完善市金融信用信息服务中心功能;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投融资公司绩效考核制度,鼓励投融资公司支持产业发展;在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黑臭水体整治、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大力推行PPP模式。

  【举措三】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核产业、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持校地、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研发平台;实施创新人才集聚工程,引进和培养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技成果转换和利用水平。

  【举措四】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对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民营500强企业,引进一批带动支撑衡阳长远发展的产业项目。放大临铁、临港、临空优势,高效运行“五定班列”“无水港”等开放平台;力争南岳机场新增航线15条以上,申报建设航空口岸,打造湘中南地区航空枢纽。

  【举措一】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力争农副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15%以上;支持发展“一县一业”“一乡一品”,打造1—2个拳头品牌。培育衡阳油茶全国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全国油茶第一强市;提升“南岳(衡山)云雾茶”“祁东黄花菜”等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力争新增农产品“三品”50个以上、地理标志产品2个以上;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农业+电商”等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农业科技应用推广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不断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举措二】做强县域经济。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支持各县市分别打造1-2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主导产业。支持各县市抓好1-2个特色集镇建设,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农业重镇、商贸旺镇、旅游名镇。

  【举措三】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加快茶山坳、雨母山、横江、萱洲等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启动田园综合体建设,完成省下达的37个美丽乡村示范村、340个人居环境示范村创建任务。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打好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村民建房管理,实现城区、县城周边的村发展规划全覆盖。

  【举措四】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力争108个村出列、7万人以上脱贫、10824人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注重扶贫和扶志、扶智、扶技、扶艺相结合,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落实十大扶贫举措,强化油茶种植、畜禽养殖等产业扶贫。

  关键词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  培育发展新动能

  关键词  深挖消费潜力

  关键词  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

  关键词  振兴实体经济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度挖掘消费潜力,努力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生态优美新衡阳,着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增进民生福祉……《政府工作报告》中一项项任务具体明确,一个个举措科学可行,引领全市人民奋力朝着“着力打造现代产业强市、文化旅游名城、幸福和谐家园,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建设‘五个新衡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前行!

  【举措一】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打造节水型城市。推动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建设。鼓励绿色出行,推进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加大新能源公交推广力度,完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加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管理。

  【举措二】着力打好环境治理战役。扎实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一江四水”净水行动。全面推行河长制,确保13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为100%,湘江干流考核断面水质年均值稳定在Ⅱ类标准以上。加强集镇“五乱”治理。持续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力争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300天以上。全面实施“土十条”,加大对水松、大浦等重点地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和修复力度。

  【举措三】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实施生态功能优化行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裸露山地”造林绿化、矿区复绿等工作,抓好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力争森林覆盖率达48.2%。

  【举措一】传承历史文明。发掘并弘扬火文化、书院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大雁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启动历史文化街区整治工程,加大文化遗产、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力度。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实施传统戏曲和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启动纪念王船山诞辰400周年系列活动筹备工作。办好优秀民俗文化节会活动。加强历史文化村镇和传统村落保护。

  【举措二】发展文化事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巩固“村村响”“户户通”“送戏送电影下乡”成果。推进全民阅读,合理布局建设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设“书香雁城”。

  【举措三】壮大文化产业。扩大“石鼓书院大讲坛”影响,争取开拍《衡阳保卫战》电影,不断推出优秀文艺作品。大力发展“文化+”,繁荣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天子山火文化公园、船山书院文旅开发、茶山坳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渣江玉麟文化古镇等建设。实施“一县一品”“一乡一韵”区域特色文化建设工程。

  【举措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基本消除超大班额,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教学点建设任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基地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力争衡阳幼师、耒阳师范、市艺术学校合并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支持在衡高校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举措二】积极稳就业促增收。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多渠道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充分就业和自主创业。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继续实施“雁归兴衡”行动计划。树立“技能就业”的良好导向,年内培训技能人才1000名以上,培训贫困家庭“两后生”500人以上。

  【举措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抓好“五险统征”改革。建立市内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月人均救助水平,落实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

  【举措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整合医疗资源力量,打造湘南区域性医疗中心和康养基地。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组建家庭医生团队,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全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加快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建设,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高水平办好省十三运会和省第十届残运会。

  【举措五】着力防范金融和政府性债务风险。加强对薄弱环节和担保、小贷、民间中介等融资机构的全流程监管,坚决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积极化解民间融资风险、金融机构不良风险,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着力打造金融安全区,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

  【举措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成“雪亮工程”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立体化、现代化防控体系,深入推进“平安行动”“畅安行动”“禁毒风暴”“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电动车登记管理,着力打造“平安衡阳”“法治衡阳”升级版。统筹发展其他社会事业,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举措七】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必须坚定不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务实、高效、诚信、廉洁的服务型政府。

  关键词  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关键词  增进民生福祉

  关键词  建设生态优美新衡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努力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
衡阳日报版面四A04努力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 2018-01-04 2 2018年01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