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城市双修
《湖南省城市双修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2018年至2020年,湖南将重点开展十大重点工程,力争到2020年,全省城市病得到有效缓解,城市功能基本完善,生态空间有效保护,景观风貌显著改观,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城市发展方式基本实现由速度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
这十大重点工程分别是:城市污水治理工程、城市垃圾治理工程、道路畅通工程、违法建筑拆除工程、历史文化保护工程、城市环境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城市公共空间提质工程、废弃地再利用工程、山体修复工程、“数字城管”工程。
任务摘要
根据计划,湖南将实施城市污水治理工程,加快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厂建设、排水管网雨污分流建设改造,加强黑臭水体整治、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到2018年底,长沙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达到“长制久清”;到2020年底,设区的市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市县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设区的市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实施城市垃圾治理工程,加快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加大存量垃圾治理力度,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等。到2020年底前实现密闭化收运、日产日清,完成3个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试点城市建设任务。
实施道路畅通工程,推动党政机关大院率先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加强步行道、自行车道和机非隔离带等建设,大力推广林荫路建设,鼓励和规范共享自行车。到2020年,新建停车场全部建设充电设施或者预留建设安装条件,并足额配备无障碍停车位。
实施违法建筑拆除工程,2018年至2020年,县城每年拆除应拆违法建筑比例分别不低于20%、40%和60%。从2018年起建成区原则上不新增违法建筑。
实施历史文化保护工程,2018年建立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编制省级保护发展规划。
实施城市环境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到2020年,完成建成区主要河道、湖道的绿化和主要道路、广场、街头绿道的补植补栽。加强生态景观廊道建设,完善城市夜景照明体系,开展空气净化工程等。
关键词 农村双改
《湖南省农村双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2018年至2020年,湖南将重点实施十大工程,力争到2020年建设100个特色小镇、1000个传统村落、1200处乡镇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设施、10万户特色民居,改造45万户危房,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提升。
这十大重点工程分别是:村镇规划“全覆盖”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湖湘农民新居工程、农村美化绿化气化工程、农村公共空间整治工程、特色小镇培育工程、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农村建筑工匠培育工程。
任务摘要
根据计划,湖南将实施村镇规划“全覆盖”工程,推进“多规合一”,注重融入文化、旅游元素,分类制定镇(乡)规划、村庄规划。组织编制特色小镇、传统村落、重点镇污水、县域农村生活垃圾等专项规划设计。
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改造)500处以上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长沙、常德、岳阳、益阳四市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等。
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加快实施“农村垃圾五年专项治理”等行动,建设(改造)700处以上乡镇垃圾收转设施。重点整治“垃圾山”“垃圾岛”“垃圾围村”、工业污染“上山下乡”和“垃圾围坝”等。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重点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全面推行C级危房加固改造,大力实施差异化补助,兜底解决深度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
实施湖湘农民新居工程,推进湖湘特色民居建设,彰显湘西、湘南、湘北民居特色,留住乡愁记忆。
实施农村美化绿化气化工程,鼓励推广太阳能路灯,推动农村清洁能源和燃气下乡,推进村庄绿化,积极开展绿色村庄创建,加强村内道路硬化,鼓励有条件的村庄推动无障碍设施建设。
实施农村公共空间整治工程,集镇重点整治乱搭乱建、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靠、电气线路私拉乱接等现象,村庄集中清理乱堆乱放,拆除废旧棚房,落实农村建房“一户一宅”和“建新拆旧”政策,推动农村闲置房屋处置利用。
实施特色小镇培育工程,建立和公布全省特色小镇名录和预备名录,继续开展中国特色小镇申报,加快推动湖南特色小镇创建。实施达标命名制和培育制等。
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组织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申报,建立省级地方传统村落名录。推动传统村落合理有序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旅游。开展传统民居、古树名木普查和挂牌保护等。(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