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个11月8日后再未更新的网络账号“博主@极限——咏宁”引发高度关注,并引发了一场关于“极限运动与生命”“眼球经济与娱乐至死的道德边界”的多方讨论。可惜的是:23岁的长沙极限运动爱好者吴永宁,11月8日下午攀着湖南长沙华远国际中心楼顶墙体边缘,不幸坠楼身亡。
事实上,类似攀爬高楼、极限挑战在全球并不罕见。极限运动是行走在死亡与法律边缘的一项运动,一直不被认同。小伙吴永宁坠楼身亡的不幸,更是印证了这一点。本着生命无价、尊重生命的原则,与警示社会、防止悲剧重演的要求,必须深刻反省反思,在网络时代“网红当道”、娱乐围观之下,是谁在消费吴永宁的生命?如何避免悲剧重演?
细看媒体披露吴永宁武打替身、极限达人、网红超人、生命早逝的人生历程,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吴永宁在过度消费的青春。今年2月10日,吴永宁第一次将自己在十层楼顶踏着一辆白色平衡车的极限挑战视频上传到网络后,一发不可收拾。10个月里,他已经成功挑战过包括武汉、南京、重庆、长沙等地高楼和大桥。他的个人介绍为“国内无任何保护,极限挑战第一人”。他在极限运动中求得刺激与满足,似乎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前途”,其实不然,加速了青春的消费。
其次,是一群极力追求眼球与点击的平台商家在“消费”吴永宁。自从吴永宁第一次把视频传到火山小视频后,陌陌、YY、花椒、快手等多个视频直播网站发布了301条他攀爬地标性建筑的视频。惊险、刺激的表演,让他“圈粉”百万以及吸引了一些广告商。商家要求吴永宁在极限挑战时穿戴指定品牌的鞋子、头套、上衣、围脖等,用看似无意的方式,将客户品牌展示出来。这些客户均会在洽谈后,给吴永宁寄送样品,然后打预付款。
最后,围观者追求刺激、猎奇围观的消费心态,助推“消费”了吴永宁的生命。有媒体保守估计,吴永宁在各大平台拥有的粉丝数超130万,微信公众号单篇阅读数最低也破8000,美拍账户有24万粉丝。事实上,吴永宁从事极限挑战后的广告收入,远比直播中粉丝打赏收获多。这些隐身在网络世界的商家和围观者,通过广告、点赞、打赏等行为,让吴永宁不能停下攀爬的脚步,直到生命的终点。
吴永宁极限人生的悲剧,发出了一个用生命换来的一串沉痛教训与警告:生命宝贵,生命无价。在直播时代、网红时代、眼球时代,网络应有底线,消费应讲道德。尊重和敬畏生命,让“娱乐至上”“娱乐至死”走开。那些带血的点赞、催命的打赏当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