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吟吟 通讯员 唐文
她把教学工作还原成一份纯粹的精神,让每一位学生在她的课堂上学有所获,她扎根职业教育23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用自己的青春和爱心诠释着奉献与追求。她就是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师德模范刘欢。
坚守是一种信念
1995年7月,怀揣着“以技渡人”的职教情怀,刘欢走上了职教讲台。面对艰苦的环境和工作的挑战,秉承“打铁还须自身硬”的态度和“抓铁留痕”的坚毅,她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规律的探索实践中。在实训室里,常见她钻研新技术、新工艺;在课间休息时,常见她与学生交心,激励引导学生;休假时,又见她在撰写相关专业课的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方案设计……业精于勤而贵于专,在她付出常人数倍精力和心血后,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本领,多次荣获“优胜课”教师、“优质课”教师、“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由于长期的刻苦钻研,她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实训设备任何一个细节、任何一个难点,她总爱细心琢磨、精心钻研。2013年,刘欢负责学院机床电路实训室建设,机床的外围结构、空间布局、每种机床的电路原理图、板面布置、元件布局、器件选型、故障点设置及调试等每个环节她都严格把控。目前该实训室承担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机床电路课程阶段实训、电气控制协会活动、维修电工(中、高级)强化训练、技能鉴定考核以及参加湖南省技能抽查培训。凡到该实训室实训的学生普遍反映能学到很多课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效果很好。而这,只不过是她攻克的众多技术难题之一。“多年来,只要是给刘欢老师的任务,我们都很放心。”机电工程系领导如此评价她。
坚守是一种感动
当初和刘欢同期从事教育教学一线工作的老师有十几人,如今不是升至领导岗位,就是转到管理岗位,刘欢却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有人说她傻,可她说,“我对专业、对学生有着深深的情感,如果哪一天要离开他们,我真的会舍不得。”这份不舍,源于她对职业教育的执着与付出。在实训课堂,学生完成作品后,刘欢都要求学生通电试车进行功能演示,即严格意义上的带电作业,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这需要细心和耐心,更需要责任心,也是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23年来,刘欢老师在每一次的学生作品功能演示中,总是坚守演示现场,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做到胆大心细,鼓励学生要有自信。她总能从千丝万缕的二次接线中找到乐趣,从指导学生排除千奇百怪的故障中找出真相。据不完全统计,工作以来,刘欢指导学生作品调试数以万计,所有的作品在她的指导下都能通电试车成功,并很好地满足控制要求。学生和同事们由衷佩服道:“一件件作品、一个个端子、一根根接线在刘老师手里像绣花一样,缜密而具有艺术美感。”
坚守是一种舍弃
坚守,饱含对工作的热情,是重大“家”轻小“家”的一种选择。为了“坚守”,她无法照顾远在乡下的80岁老母,还将小孩送进私立学校寄宿,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没能像其他母亲一样照料孩子的衣食住行。
自2009年湖南省推行专业技能抽查以来,刘欢一直承担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继电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及机床控制线路分析与故障处理等模块的教学任务,课表教学工作量达到了600课时/年以上,几乎是学院定额工作量的2倍。每一年的毕业设计,刘欢指导的学生人数都是最多的。在繁忙工作之余,还每周利用一至二个晚上时间,主持电气控制协会的活动,组织、指导协会会员进行自我探究学习,进行工艺创新研究。 “面对专业技能抽查、毕业设计抽查、校本教材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这些专业内涵建设任务和质量诊改要求,担子压在身上,不能不挑,我不能让问题出在我的身上!”刘欢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