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面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8月30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济发展“加速跑” 农旅融合“新升级”
   施工车辆往来穿梭,挖掘机不停地舞动巨铲,高耸的塔吊挥动着长臂……近日,怀邵衡铁路工地一派繁忙。“真没想到,仅用半个月就征地2万平方米、拆迁400多亩,这么高效率出乎我的意料!”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怀邵衡征地拆迁的“加速度”,为项目赢得了宝贵的建设时间。目前,怀邵衡铁路项目已进入铺轨阶段,预计明年将竣工投入使用。

  其实,这只是角山乡为重点项目保驾护航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角山乡共有重点项目36个,其中基础设施板块8个,社会民生板块4个,服务业板块2个,华耀城板块项目13个,农业板块项目9个。截至目前,角山乡共完成征地4400亩,拆迁面积45万平方米,且全部在如期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实现“零上访”、“零违纪”、“零钉子”。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力引擎,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动力。”角山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蔡秋云介绍,角山乡实行项目负责制,党政一把手亲自抓项目建设,明确一名分管领导统筹主抓全乡项目建设。同时,专门设立乡重点项目办公室,主抓项目建设所有业务,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加速跑”。

  征地拆迁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而角山乡面对任务重、时间紧的双重压力下却创造了“角山速度”。该乡在征地拆迁中实行包干制,拆迁包户、责任到人,严格执行政策,切实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不能解决的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在党委班子领导的带领下,全乡党员干部发挥攻坚克难、持之以恒的精神,“5+2”、“白+黑”的坚守在一线工作,经常谈到深夜。衡阳华耀城项目拆迁时,拆迁工作队员与一拆迁户反复谈了100多次,最终拆迁户被乡党员干部持之以恒的精神感动,同意拆迁。

  同时,角山乡出台挂钩帮扶重点在建项目服务制度,乡党委班子领导成员挂钩重点项目,定期或不定期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及时了解和帮助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保姆式、亲人式、一站式”的服务,及时掌握和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难题,全力优化项目建设环境。

  “软环境”带来经济发展“硬效应”。今年上半年,角山乡财政总收入1183.66万元,同比增长45.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48.43万元,同比增长66.7%,一般预算支出348.97万元,同比增长112%。

  “在这里不仅能‘一饱眼福’,还能‘一饱口福’,真是近郊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啊!”8月28日,市民刘女士带着一家人来到角山乡潇湘合创玫瑰园观赏了绚丽多姿的玫瑰花,还品尝了玫瑰花茶、玫瑰花香蕉酸奶汁、玫瑰花蜂蜜汁、玫瑰花饼等特色纯天然制作的玫瑰产品。

  据了解,潇湘合创玫瑰园现有基地1200亩,为我市目前规模最大的集休闲农庄、内规划产业区、婚纱摄影、养老种植为一体的玫瑰庄园,园内现有“卡罗拉”、“冷美人”、“金香玉”等120余种玫瑰。潇湘合创玫瑰园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游客达到7万余人次,纯利润达到300余万元。

  角山乡素有城市“后花园”之称,该乡依山傍水,蒸水河、杉旭河穿乡而过,这里不仅田园风光旖旎,亦有着历史悠久的祭祀文化、米业文化,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旅游资源优势。

  近年来,在石鼓区委、区政府的大力引导下,角山乡把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和培育旅游新业态,作为推进该乡全域化旅游、打造旅游目的地品牌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全力打造全市近郊旅游新高地。该乡树立“旅游+一切、一切+旅游”的理念,创新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推进“旅游+农业”、“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培育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健康旅游、养生旅游等新兴业态,助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一村一品”的旅游休闲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目前,角山乡有休闲农业及观光农业企业达30余家,形成了香樟苑、潇湘合创玫瑰园、三星蔬菜基地、淳丰猕猴桃基地、奕辉千亩莲藕基地等成为该乡全域旅游的闪亮名片。其中,三星蔬菜基地更是成为衡阳市民的菜篮子,蔬菜产量占全市三分之一,获评全省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去年,角山村、旭东村入选“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

  据了解,下一步,角山乡将围绕“一心、一环、三区”的发展思路,做活乡村旅游“文章”,即以休闲农业为核心,建设好乡村旅游环线,打造生态农业体验区、山水生态观光区和田园风情度假区。

  项目引擎,驱动经济发展“加速跑”

  ——今年上半年,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45.5%

  一村一品,催生全域旅游新业态

  ——角山村、旭东村入选“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

  环境优美香樟苑生态农业园成为市民近郊旅游好去处

  近年来,在石鼓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角山乡以全力打造“全市近郊旅游新高地”为目标,推进“旅游+农业”、“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培育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健康旅游、养生旅游等新兴业态,助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一村一品”的旅游休闲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经济发展“加速跑”  农旅融合“新升级”

  ■统筹:苏文波    罗飞虎    全宏东    撰文:本报记者  谭晓波     摄影:本报记者  周  琪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近年来,角山乡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实在在为群众办成了一批实事、好事,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百姓的“幸福指数”。

  “多亏了党和政府,让我在家门口实现创业致富,一年能有3万多元收入呢!”旭东村村民胡健高兴地告诉记者。原来今年35岁的胡健从小左眼失明,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得知此情况后,角山乡党委、政府领导帮助其加入香樟苑产业扶贫计划,为其提供资金、生产原料,饲养了7亩鱼塘和种植了5亩水果。去年年底他家已经成功摘掉了“穷帽”。

  近年来,角山乡做好产业扶贫“文章”,拓宽脱贫攻坚新渠道,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促进了贫困户就业增收。角山乡引进衡阳市淳丰特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和平村流转土地500亩,已开发300亩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该公司安排贫困户常年在基地就业30余人,人均年增收1.5万元,让他们实现了脱贫致富梦。据统计,该乡各产业基地累计解决贫困人口就业达260户、480余人。2016年底,全乡贫困人口539户1540人实现全面脱贫,两个省级贫困村和平、利民村成功摘帽,顺利通过省扶贫验收。

  与此同时,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角山乡以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乡加快推进乡村旅游环线建设,休闲凉亭、停车场、旅游公厕、乡村大舞台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在角山村、三星村及衡角公路、云角公路“两村、两线”开展农村房屋“穿衣戴帽”工作,首期的126栋房屋已全部完工;农村道路提质改造全面启动,提质改造乡道9公里、村道4公里,全乡136个组全部硬化到组,所有道路全部绿化、亮化;该乡率先在全区启动公共区域环卫市场化运作,农村环境卫生有了显著改善,今年一、二季度环卫评选中该乡连续两季荣获全区第一。

  “村子变美了,村民更富了,生活更幸福了!”对于角山乡的巨变,角山村村民朱桂华由衷地点赞。

  千年文化石鼓,“续写”角山新景。未来,角山乡将朝着“全力打造全市近郊旅游休闲新高地”的目标,迈出愈加铿锵步伐。

  以民为本,“辛苦指数”换来“幸福指数”

  ——两个省级贫困村成功摘帽

  平坦整洁的沥青路面、 6米宽的两车道行车道、披上新绿的行道树……8月28日,记者驱车行走在石鼓区角山乡衡角公路,惊喜地发现,经过提质改造后的衡角公路,彻底改变“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以“通衢大道,坦荡如砥”的全新姿态,喜迎各方来客。据计时,同样从市政府出发至角山乡政府,仅用时15分钟,缩短了近一半的时间。

  提速的不仅是交通,角山乡的经济社会发展也驶入“快车道”。近年来,在石鼓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角山乡党委、政府以“打造全市近郊旅游休闲新高地”为目标,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培植乡村旅游新亮点,打造发展新优势,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全乡呈现出经济发展、民心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2015年,角山乡被评为全市乡村旅游最佳目的地;2014年、2015年、2016年,三星村、角山村、利民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16年三星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现正在创建“全国文明村”。

  “角山乡将响应区委、区政府‘全力打造湘南地区最具活力的商贸文化中心’战略,积极发展全域旅游,主动融入大南岳旅游圈,加快建设‘一心一环三区’,致力于打造全市近郊旅游休闲新高地,力争将角山建成全省具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展望未来,角山乡党委书记石海燕信心满怀。

  提质改造后的衡角公路拉通了经济发展“大动脉”

  产业扶贫鼓起“腰包”,村民喜笑颜开

  村子变美了,村民变富了,生活更幸福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经济发展“加速跑” 农旅融合“新升级”
衡阳日报版面五A05经济发展“加速跑” 农旅融合“新升级” 2017-08-30 2 2017年08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