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局三:孩子遇险信息。针对异地就读的高校生,很多家长都收到过类似“您的孩子遇到危险”的诈骗短信。家长不要惊慌,首先报警并尝试联系学校和孩子的同学,确认孩子的真实情况。孩子出发前可以要求他们提供宿舍室友和老师的电话,以备不时之需。
骗局四:招聘兼职。一些高校学生想利用刚开学学业不太紧张的时候找份兼职工作,骗子针对这种情况,利用手机、互联网等媒介,传播虚假广告招聘兼职,骗取学生一定数额的押金、保证金等。大学生在寻找打工信息时,不要盲目,更不要轻信那些以骗钱为目的的黑中介。
此外,在找工作以及打工期间,大学新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与雇主见面时最好和同学结伴前往,以免上当受骗。
骗局五:助学金诈骗。骗子自称“某某教育局”工作人员,并以有一项针对贫困学生的助学金等名目骗取钱财。如果接到发放“国家助学金”等的电话 时,家长不要随意透露家人姓名、电话等相关信息,然后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以证实真伪。
此外,本报还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要牢记这几个原则:接电话,无法确定对方的具体身份时,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只要一谈到中奖、领取补偿,一律挂掉;只要一谈到是发放补助,一律挂掉;所有短信,但凡让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遇到紧急情况,要及时报警,避免受到更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