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变”的转型升级之路正是我市工业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衡阳是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工业基础较为雄厚,门类齐全。“十二五”以来,我市以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第一推动力,调结构,转方式,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势头,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尤其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开展工业经济“植优补短”行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举全市之力,以空前的力度、非常的手段,推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当天《人民日报》刊发的专访文章中,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在谈到湖南经济如何转型升级时指出,要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把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第一动力,推动“湖南制造”向“湖南创造”转变。我市“抓紧推进创新引领和开放崛起战略落实落地,努力打造全省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高地”正是这一思路的具体体现。
今年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工业企业调研、召开相关调度会议,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加油鼓劲。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农强调,要在全市营造聚焦工业、主抓工业、大干工业的浓厚氛围,促进各方力量向工业聚合、各种要素向工业聚集、各项服务向工业聚焦,确保工业经济植优补短取得实效。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建新要求,要全面落实政策,不断优化环境,助推工业企业做大做强。
今年1至7月,我市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4.55亿元,同比增长14.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 个百分点,抓工业的氛围在升温、举措在加强、成效在显现。
正如《人民日报》报道,目前,特变电工南方智能电网科技产业园投资12亿元,项目一期已启动;白沙绿岛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正在加紧建设,将实现年产值200亿元以上;今年4月,衡阳加入制造业“国家队”,建设长株潭衡“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更多的“衡变”,正在拔节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