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吴 帅
近年来,衡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创建。新建矿山均以绿色矿山标准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生产矿山按照绿色矿山标准提质改造,全市矿山矿容矿貌、生态环境、矿地和谐等方面得到提升和改善,有力助推了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如今,全市完成绿色矿山建设66家,其中部、省公示及公告入库60家,建成数量位于全省第二。今日,本刊特推出“走进衡阳绿色矿山”系列报道,让大家领略美丽矿山的别样风采。
编者按
道路宽敞明亮,行道树木长青,花木吐露芬芳,洒水车穿行降尘……走进位于衡东县荣桓镇的红狮戴家水泥矿山,这里的风景让人眼前一亮。
红狮戴家水泥矿山是一座大型石灰岩矿山,面积约0.38平方公里,年产高标号水泥200万吨。它是我市生态环保型矿山典型,更是在2020年,纳入省级绿色矿山名录。
初冬时节,虽然没有了漫山遍野的绚烂,但站在矿山之上俯视而下,斑斓的秋色也为整个矿区增添了另一层温馥的韵味。
明明还在开采作业,环境却清新宜人。这是如何做到的?
记者走访了解到,红狮戴家水泥矿山始终贯彻矿产开采绿色发展理念,在强化生态修复、绿化美化矿区、提升矿容矿貌上下功夫,将绿色延伸至每个角落,采用边开采边修复模式,形成了一本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账”,矿区呈现出满眼绿色、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矿山“颜值”日新月异。
站在山坡上向下望去,一层层开采完毕的作业面,已经恢复曾经的绿意盎然,如果不是一台台工程车辆在矿山底部来回穿梭,无论如何也看不出这是一座开采了多年的老矿山。
“我们目前是开采一层,复绿一层,实现了边开采边治理。”“红狮水泥”矿管负责人郑建辉介绍,近年来,“红狮水泥”先后投入1000万余元,发动员工一起种植、管护绿树,并对矿区采场边坡进行挂网、覆土,增设喷播复绿系统,采矿与环境恢复治理同频共振,矿山呈现出青草茵茵、花木繁茂的美丽景色。
漫步矿山,记者发现,除了绿化治理,“红狮水泥”还探索了多种形式的环境保护举措。
一方面,通过优化传统生产流程“节流”。从矿山开采平台到水泥厂加工车间,矿山建了一条约2公里长的全封闭皮带廊道来运输矿石。此举不但减少了车辆运输所带来的扬尘及环境污染,并且运输皮带上更是安装了元素分析仪,实现边输送、边分析、边调整,确保质量稳定。
另一方面,矿山还实现了设备高度智能化。“红狮水泥”投入5000余万元,采购进口智能化采矿设备如钻机、挖机、矿车等,以确保后期智能化生产的无缝衔接,实现采矿环境的“零”污染。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争创国家级绿色矿山,牢牢守住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的生态底线。”郑建辉表示,在未来的建设与发展中, “红狮水泥”将更加注重推进生态环保矿山建设,继续坚持“边开采、边治理”原则,落实绿化保障机制各项要求,倾力实现绿色发展、和谐共生,为守护衡阳绿水蓝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