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衡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许珂
母婴安全是妇女儿童健康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市政协委员、市妇幼保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汪向东最关注的问题。
今年,汪向东参加了市政协组织的“加强农村基层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调研。他在调研中发现,我市农村基层妇幼系统底子薄弱、基础力量较差、设施设备陈旧、人才队伍不稳定,导致母婴安全工作存在较大的隐患。如,妇幼专干是母婴安全工作的“哨点”,按照要求每个乡镇均须配备妇幼专干,然而这项工作在衡阳并没有得到完全落实。
汪向东告诉记者,今年,省里将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在全省启动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在设备设施改造、学科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目前,我市已有6家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达到二级标准,还有3家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正在创建二级甲等医院。
为进一步织密织牢母婴安全“保护网”,近年来,在汪向东的带领下,市妇幼保健院积极组织实施“衡阳市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切实保障全市母婴安全,全市孕产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成效明显,孕产妇死亡率由2020年的13.90/10万下降至2022年的4.21/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20年的3.94‰下降至2022年的3.56‰。
作为一名医卫界别的政协委员,今年,汪向东将目光投向了“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他表示,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0—14岁听力残疾儿童总数超过460万人,其中7岁以下聋儿大约有80万人,并且每年还在以3万人的速度递增。这群听力残疾人中约60%的人是因为遗传基因缺陷而引发的耳聋。因此,他建议,我市将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纳入为民办实事工程,由政府采购项目,开展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
“市妇幼保健院(新院)是一家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妇幼保健机构,目前项目建设正按计划稳步推进,预计2024年搬迁。”汪向东表示,下一步,自己将充分利用好政协平台,积极履行职能,发挥衡阳市妇幼保健事业“领头羊”作用,围绕中心谋事干事,紧扣发展献计出力,持续关注全市母婴安全和妇女儿童健康事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为全市妇女儿童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