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晚报讯 (通讯员 李无我 欧阳超群 肖旗隆) 父亲胡代军,儿子胡成刚,父子两人在常宁市塔山之巅经历了42个春秋,忠实地履行邮政普遍服务义务。父子俩把一封封信件、一份份报刊、一个个包裹及时送到群众的手中,架起了一座党和人民群众、邮政企业与客户的“连心桥”。42年风雨兼程,胡代军、胡成刚父子心中一直怀揣着对邮政事业的赤诚和对塔山群众的眷恋,以无疆的大爱谱写了一曲邮政版的“塔山恋”。
胡代军:拥有一颗赤诚的心
塔山瑶族乡是衡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也是衡阳最难走的乡邮路。1981年,21岁的胡代军开始乡邮工作,经历了步行、自行车、摩托车投递的三个阶段,总是坚持将邮件、报刊直投到户,从不轻易捎转,在邮路上见证了塔山与日俱增的进步与变化。当时,塔山非常闭塞,他就利用投递的便利,将父老乡亲需要的农资与生产生活用品送上门,免去了村民的劳累之苦。
邮路上,胡代军最怕的就是下雨天。因为下雨之后坎坷不平的山路湿滑泥泞,自行车骑着骑着就会被烂泥巴卡得“动弹不得”,他要么吃力地推着车子前行,要么咬牙扛着车子跋涉,想方设法做好投递服务,从不耽误工作。
“在塔山,村民们都认识胡代军,知名度很高。他一心扑在工作上,老百姓对他都非常拥戴。他责任心强,埋头苦干,从不抱怨,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塔山瑶族乡的一位主要领导曾经这样评价他。
邮路上,胡代军吃过很多苦,受过很多磨难,但他觉得那些都是“小菜一碟”。2016年底,他的身体出现了较大的健康问题,当时谁来“代班”都是个问题,情急之下他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于是就把在广东省中山市务工的胡成刚叫了回来,自己提前办理了病退手续。“接力棒”,就这样传到其儿子手上。
胡成刚:洒下一片至真的情
2017年1月,而立之年的胡成刚接替父亲成了塔山邮政所新一代的乡邮员。
在胡成刚心里,最初并不情愿接替父亲乡邮员的工作,因为他在广东中山务工,待遇还不错。回来后有一段时间,他都沉浸在外出务工的回味之中。
面对胡成刚浮躁的心情,父亲胡代军和常宁市邮政分公司的领导反复做他的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胡成刚逐渐改变了自己以前的想法,也坚定了做好投递工作的信心。
为了塔山的邮件、报刊投递工作能进一步提速,胡成刚每周一、三、五下午会开着自己的小汽车去塔山脚下的洋泉邮政支局交接邮件,然后把属于塔山邮政所的进口邮件、报刊运回去,然后及时分拣、投递。由于他的小汽车长年累月在塔山上下奔波,在塔山瑶族乡政府院内的所有车辆中,他的车轮磨损是最严重的。
“从事投递工作6年来,我的车子几乎每年要更换一次轮胎,我的小车轮胎和零部件的磨损程度在汽车维修店里都是出了名的。”胡成刚这样对笔者说。
邮路上,塔山瑶族乡阳山村党支部书记肖雪荣对胡成刚风里来雨里去,提供不间断的优质服务深表感谢,并给予了“忠诚老实,服务热情”的评价。
常宁市邮政分公司还经常向胡成刚面授机宜,要更好地树立服务塔山群众的意识,充分利用邮政线上线下的优势,将塔山的茶叶、水果以及山里的土特产等远销全国,为塔山的乡村振兴流点汗、出点力。
邮政绿,是父子俩最亮丽的奋斗底色,也演绎出了两代乡邮员的“塔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