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嘉林 通讯员 曾 康
“我丈夫是家里的顶梁柱,靠医护团队坚持不懈地努力抢救,我丈夫才有了新生!谢谢你们!”近日,一位患者及其家属来到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将一面鲜红的锦旗送给该院ECMO(体外膜肺氧合)团队,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2月18日凌晨,50岁的男子李某在家中突然出现心前区不适,胸痛1小时,并突发意识丧失倒地不起,被送到南华附二医院时已经心脏骤停,该院重症医学科医护紧急予以心肺复苏等抢救。时间一分一秒流逝,10分钟,没有恢复,20分钟,没有恢复,30分钟,仍没有恢复。面对此情况,该科室没有轻言放弃,而是继续与死神较量。医疗团队发现,如有机会治疗原发病,病人还是有活下来的希望。
于是,该院重症医学科黄治家副主任、吴正茂副主任医师迅速启动ECMO团队,并立即向重症医学科主任言彩红汇报,评估患者病情并跟家属沟通:“患者心脏骤停、病情危急,已达到ECMO的上机指征,建议用ECMO暂时替代患者肺脏和心脏功能,为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
通力合作,上演“生死时速”
ECMO团队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各司其职,一场生命拉锯战就此展开。管道预充、置管、连接、启动。不到30分钟,ECMO成功运转!当血液从体内缓缓引出,流经离心泵、氧合器,暗红色的血液变为鲜红色重返患者体内。在ECMO支持下,李大叔的生命通道终于被打通了,并紧急行冠脉造影寻找心跳骤停原因。
道阻且长,关关难过,闯关关。VA-ECMO的置入暂时抢得了一线生机,但接下来的救治却是漫长而棘手的。看着患者几乎被摧毁的免疫功能,这是一场一丝一毫都不能松懈的持久战。心跳停止时间太长!难免有脑缺氧,医护人员便进行控制性低温治疗,保护脑功能;胸外心脏按压太久,难免有胸肺部损伤,给予呼吸机支持,纤支镜吸痰、辅助排痰;肾衰无尿,医护人员在ECMO机器上连接床旁血滤治疗,进行肾脏功能替代;凝血功能障碍,医护人员保证循环稳定和器官灌注充分的情况下,避免进一步损伤的同时,给予成分输血纠正;患者身上管道甚多,感染也是一大考验,还有营养、脑保护、康复……每一关都很难,也都很关键。
重症医学科每班医生护士轮流守护,见招拆招。患者心律失常纠正,患者升压药减量,患者内环境稳定,患者氧合改善。2月24日,患者顺利撤除ECMO,只是损伤的肾功能却一直没有恢复,患者仍需要肾脏替代治疗。
奇迹绽放,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长达50余天的治疗中,患者的心、肝、凝血及免疫等功能逐渐改善,感染指标持续下降,营养得到有效支持,医护人员精准防控感染、维护器官功能不再受损害、并给患者及家属充分鼓励及温暖……治疗小组每日讨论,调整治疗方案,详细记录着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要点以及病情变化。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照顾下,患者日益好转,损伤的肾功能逐渐恢复,肾脏替代治疗间隔的时间越来越长。终于,经过40多天的肾脏替代治疗后,患者的肾脏功能完全康复。
4月中旬,患者终于治愈出院。近日,他和家属又一同走进了重症医学科的大门。他百感交集地说道:“救命之恩无以回报,一面锦旗实在不足以表示我内心的感谢!”
这不仅是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的肯定,也代表着他们对医院的信任和感激;医护收获的也不仅是一份感谢,更是一份期望、一份鞭策和一份责任。医护也因着这份回馈敬业坚守,不断精进医疗护理水平、提高救治能力,使更多危重患者成功救治,更多家庭得以团聚。这就是医者坚守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