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衡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金 灿
“太厉害啦,我们衡阳能制造出这么多的好机器……”4月8日、9日,建设新村小学、市船山实验小学、蒸湘北路小学、市红太阳实验小学等4所学校的小记者们,在衡阳晚报小记者俱乐部的组织下,来到衡阳建湘工业艺术馆参观、体验,追寻衡阳工业的辉煌印记,体会衡阳工业文化精髓,探寻“工业乡愁”留下的精神密码,厚植工匠精神,引领孩子们健康成长。
来到建湘工业艺术馆,孩子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历经岁月沉淀的苏式建筑,具有时代特性的各式早期工业机械设备,展示衡阳工业发展缩影的展厅……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的工业文物令孩子们着迷。大家一下子就被馆内陈列的历史文物及各种机械吸引住了。
工业遗产是人类文明和历史发展的见证。建湘厂内共有269处不可移动文物,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建湘工业艺术馆内,可以看到建湘生产的产品及其发展历程,其中浓缩了湖南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段过程,也见证了建湘的辉煌历史。
讲解员热情地为小记者讲述了建湘工业艺术馆的故事,让小记者领略建湘辉煌的历史,感受厚重的文化底蕴,感悟敢为人先、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小记者们一边认真聆听,一边认真地做着笔记。
当孩子们得知这里是热播电视剧《奔腾年代》《百炼成钢》取景地时,一个个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情。
面对各种型号的柴油机,孩子们一个个都很好奇,这里瞧瞧,那里摸摸。讲解员告诉大家,建湘成功制造出湖南第一台内燃机——201型煤气机,逐步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小缸径多缸柴油机生产基地,跻身国家大型企业行列。其主导产品190A型柴油机获得省优、部优、囯优等荣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欧美及东南亚国家……孩子们听后个个啧啧称赞。
在机械制造科普厅里,孩子们了解了四次工业革命及各个时期重要的科技发明,通过显示屏了解了中国制造世界领先的“国之重器”。孩子们还参观了TY290柴油机机体加工专用生产线。这款柴油机主要用于拖拉机和小四轮、小六轮农用车。见到建湘生产的拖拉机和小六轮农用车,孩子们欣喜若狂,还忙着叫摄影师给他们留下精彩的瞬间。
“老师,你看我的试纸变成红色了。”“老师,我的也变红色了。”小记者们兴高采烈地炫耀着自己的实验结果。这是在了解柴油检测原理前,科普老师让每个小记者都体验了一个科学小实验——测PH试纸,同学们通过实验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小记者还通过小实验了解柴油机、电动机发电原理,了解产品质量检测方法,动手学习电路安装……在铸造工艺体验馆里,小记者们认真听完老师的讲解后便动起手来,用手中的粘泥制造各种机器零件模型。同学们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在实践中感受铸造艺术的神奇。“铸造行业是最脏、最累、也是最需要技术的艰苦工种,在铁水出炉浇铸的时候,车间里的温度最高能达到摄氏40多度……”听完讲解员的介绍,小记者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工人的勤劳与伟大。
这次参观体验活动让小记者从观察中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并从中感受到了工业文明的力量,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建湘发展的激情岁月,学习到了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小记者对“工匠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让他们领悟了衡阳工业文化的精髓,将激励他们更加奋发努力,走出精彩的人生之路。
■活动反响:
建设新村小学小记者刘新曦说:“今天参观了建湘工业艺术馆,我为衡阳辉煌的工业成就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工人们勤劳严谨的工作作风让我深受感动,我今后要努力学习,多为国家作贡献。”
市红太阳实验小学小记者张子晴说:“‘艰苦创业、敢为人先、乐于奉献、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是建湘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一定要发奋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蒸湘北路小学小记者刘芷岑的外婆说:“孩子们太需要这样的教育了,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工业,身临其境,知道前辈们是多么有智慧,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推动着历史的车轮一直向前走,才换来今天的国泰民安。孩子们收获满满,老师们辛苦啦!”
市船山实验小学小记者唐汉雯的妈妈说:“感谢衡阳晚报老师的精心组织和策划,老师们辛苦啦!小朋友回来很高兴,我们就是希望能拓展小朋友的一些课外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