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民俗学者:没有历史依据
~~~
南郊公园:~~~
受降雨及上游来水影响——~~~
衡南:~~~
天气“过山车”来了——~~~
2023年04月01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闰月清明不扫墓?
民俗学者:没有历史依据

  ■衡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伍施施

  清明不仅是重要的节气,而且还是重要的节日。今年清明逢闰二月,网上流行这样的说法:“闰月清明不上坟,上坟祸事要临门”。因此,近来有人选择提前或放弃扫墓祭祖。民俗学者表示,这一说法并无历史依据。


  为什么会出现闰月?


  闰月,阴阳历中为使历年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增设的月。

  闰二月的出现是因为农历二月之后的这个月只有节气“清明”,“清明”之后的节气 “谷雨”落到下一个月去了,因此便把二月之后的这个月份定为 “闰二月”。

  中国现行公历和农历两种历法,公历年和农历年相差11天左右。“经年累月”下去就会发生农历年的月份与季节不能对应,寒暑颠倒的现象,农历需要采取“19年7闰”的方法来调节,也就是在19年中安排7个闰月,置闰的规则根据二十四节气来确定。

  简而言之,闰月实际上就是一个为了让公历和农历步调一致而采取的一种策略,跟迷信和鬼神无关。因此任何“灾害与闰月有关”的传闻(如“闰二月流年不利”) 和行为(如社会上的迷信活动),都是有悖科学的。


  每个地方习俗有不同


  “闰二月不上坟,实际上古代是没有这个说法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民俗学专业研究员王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一个说法,像山东有一些地区可能有这个习俗,“逢双不祭拜”,担心有人去世,双月我再去祭祀的话,会带来另一个死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好多地方习俗就被放大了,但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也没有什么历史依据。

  老家在衡南县车江镇的李女士说,她听老一辈说过这个习俗,但并不是不去扫墓,而是选择“前三后七”,即清明节前面三天和清明节后面七天才是扫墓的好日子。在她看来,每个地方习俗都不一样,如果自己的家乡没有这种说法,就完全没有必要去理会了。

  记者在市城区采访了部分50岁以上的本地市民,大部分表示,老家有这种习俗,打算避开这一天去扫墓。而在对年轻人的采访中,九成人回复:“以前从未听说过这种说法。”


  清明祭祖是孝道的传承


  根据 《农业部关于公布农历二十四节气历法计算方法及推算结果的通知》,清明节前后十五天都属于清明时令,大家可以在这段时间内任意选择一个合适的日子去扫墓祭祖。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祭祖扫墓的方式也在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采用“网上祭扫”的方式,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祭祀和悼念。

  “心存一颗孝顺的心,何时都能去扫墓祭祖,不需要纠结太多。”市民李先生说,清明节的意义,除了缅怀先人,更重要的应该在于警示人们要“孝道注重当下”,珍惜眼前人。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值得一提的是,清明节除了祭扫外,踏青也是民间习俗之一,大家不妨在清明假期走出家门,到乡间田野看看家乡的变化、感受春日生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闰月清明不扫墓?
衡阳抗战纪念城景区迎来“拜谒潮”
倡导文明祭祀 织牢防火“安全网”
耒水水位上涨明显
“社工”江口献爱心 留守儿童笑开颜
4月3日晚凶悍冷空气登场
衡阳晚报版面四A04闰月清明不扫墓? 2023-04-01 2 2023年04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