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衡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向吟吟
编者按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盘点2022年的履职答卷,市政协委员们为城市发展献计,为人民幸福奔跑,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凝聚真知灼见,彰显了新时代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新风采、新作为。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召开在即,本报特开设 “委员履职风采”专栏,让我们一起读读他们的履职故事,听听他们的履职心声。
多年来,如何让符合条件的残障儿童无障碍地进入普通学校学习,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是市政协委员、石鼓区聆音聋儿言语康复中心主任谢海英一直关注的话题。
从1997年开始,谢海英就一直从事残障儿童尤其是听障儿童的康复救助工作。她创建了全市唯一一所民办听障儿童康复中心,发展至今,已帮助300余名听障儿童打开了通往有声世界的大门,并通过开展“融合教育”,帮助这些孩子进入普小普幼。
担任市政协委员后,谢海英围绕让残障儿童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更加健康地成长履职建言。围绕减轻听障儿童家庭经济负担,解决残障儿童全面康复及教育问题,并提高残障儿童在普通学校里的教育教学质量,她先后提交了《关于对康复期听障儿童及家庭实施长效帮扶的建议》《关于建立特殊学生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议》《关于加强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等多项提案……其中,《关于建立特殊学生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议》《关于引进和培养康复专业型人才的建议》《关于对康复期听障儿童及家庭实施长效帮扶的建议》等提案得到市教育局、市残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单位高度重视,专门制定相应方案列入本单位工作计划。
“让残障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融入正常孩子中间,已成社会共识。这样,他们才不会被社会隔离,将来也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谢海英希望通过自己的履职和建言,让更多人了解支持残障教育事业,让残障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同等教育。
不仅关注残障孩子,中小学教育问题也一直牵动她的心。去年“两会”期间,谢海英针对校外培训机构频繁“跑路”现象提交了相关建议和提案。谢海英建议,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管与治理力度,出台《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管理办法》,严格规范培训机构教学经营行为,积极指导培训机构谋求转型发展。这一提案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极大地推动了我市在“双减”政策下进一步对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