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向吟吟
外贸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多发等多重超预期考验下,衡阳外贸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
据衡阳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外贸进出口总值310.5亿元,同比增长23.6%。其中,出口188.1亿元,同比增长61%;进口122.4亿元,同比下降8.9%。
A.回升向好态势明显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因地制宜、因企施策,继续抓好外贸稳增长工作,打好政策“组合拳”,外贸基本盘总体稳定,进出口回升向好态势明显。前三季度,衡阳外贸规模稳中有增,达到310.5亿元,为稳定经济大盘作出了贡献。
6—9月,我市外贸增速快速回升至两位数,实现同比、环比增速双回升。9月单月,进出口总额53.1亿元,增长53%,为今年以来进出口总额单月最高。其中出口34亿元,增长85.3%;进口19.1亿元,增长16.8%。
内生动力依然稳固
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齐头并增,保税物流进出口大幅增长。1—9月,我市一般贸易进出口164.6亿元,增长19.1%;加工贸易进出口130.3亿元,增长20.5%。同期,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物流进出口15.5亿元,增长229%,成为外贸新增长点。
民企发展动力强劲
从贸易主体活力来看,民营企业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拉动衡阳外贸增长成效明显。1—9月,民营企业进出口229.6亿元,增长24.6%,占全市外贸总值的74%。
商品结构持续优化
1—9月,全市进口电气控制装置、电线及电缆分别增长5.4倍、42.5倍。出口产品里,机电产品、钢材、贵金属等快速增长。其中出口机电产品100.3亿元,增长32%;出口钢材增长96.2%;出口贵金属或包贵金属的首饰增长114%;出口蓄电池增长57%;出口文化产品增长84.5%。
衡阳综保区再破百亿大关
1—9月,衡阳综保区进出口总额再破百亿大关,达113.4亿元,增长40.2%,占衡阳市进出口总额的36.5%。其中出口84.6亿元,增长114%。从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进出口69.3亿元,增长25.4%;保税加工进出口32.6亿元,增长37.2%;保税物流进出口11.4亿元,增长5.3倍。
B.外贸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衡阳外贸仍然保持了较强的韧劲,总体形势稳中有升、稳中提质,得益于多方面因素。
经济发展稳中有升
前三季度GDP总量达2981.66亿元,以5.3%的增速超出市场预期,高于全省、全国增长速度,为进出口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龙头企业拉动作用明显
衡阳海关多措并举下,五矿铜业、华菱衡钢、衡阳富泰宏等重点进出口企业订单逐步恢复并有所增加,推动电线及电缆进口增长42.5倍,钢材出口增长96.2%,蓄电池出口增长57%,大力拉动了衡阳进出口增长。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衡阳海关联合市商务局定期开展外贸形势联合研判会商,扎实落实海关总署十条措施和长沙海关35条细化举措。
衡阳海关推动全省首家跨省域“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改革”试点落地,为企业省下每年7000万元的真金白银。
连续2年向国务院税则委员会报送税政调研建议,助力衡阳特色产品茶籽油新增税则子目,自今年起,茶籽油进出口启用“新护照”,进一步提升国际知名度。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减单证、优流程、提时效、降成本,不断优化外贸营商环境,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持续推动减税降费工作,宣传推广原产地政策,帮持续降低企业成本,加快优势企业AEO培育认证。
C.不断拓展国际物流大通道
积极开展海铁联运,为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提供支撑保障。
湘粤非铁海联运衡阳集结中心班列实现首发,打通了通向东南亚、非洲贸易新通道,截至9月底开行4列,总计货值1.82亿元。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开启“铁路快速通关”模式,中欧班列跑得更勤更快。
1—9月,衡阳中欧(中亚)班列共开行33列,同比增长69%,总货值14516万美元,规模位居全省第2。
同时,衡阳海关创新提出“通关零延时、查验零等待、材料零库存”通关服务,极大提升了衡阳综保区的通关效率,节约了企业物流、仓储成本。并积极落实综保区“四自一简”等便利举措,推动 “跨境电子商务网购保税”业务全面启动落地,“买全球、卖全球”效果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