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日,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举办。兔儿爷、京剧脸谱、太极拳、光山花鼓戏、唐三彩烧制技艺、徐州香包、苗绣等来自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技艺、新作精品、特色表演集中亮相,共有332名非遗传承人、284个非遗项目参展参演。
点评: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重新绽放出新的生命力,但相对于很多面临传承断绝风险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如何保护和发掘,让非遗“活下来”“火起来”,仍然是我们非物质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更要扩大市场,去积极拥抱新技术,焕发新的生机。我们看到随着新技术同非遗的有机结合,非遗的传播彻底突破了地域限制,借助互联网+、VR等全新的打开方式,非遗IP在青年人群体中间成为时尚。相信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会有更多人才加入传承人的队伍,加入保护非遗的队伍,为非遗保护传承注入时代新活力。
2.近年来,一些未经开发的景区在社交平台上化身成为“原生态景区”“小众打卡地”,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探险”式旅游甚至成了热门玩法。游客擅自到未经开发的景区游玩不仅可能面临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塌方等自然灾害风险,也可能发生摔伤、扭伤、坠落、失踪等事故。
点评:不论从情理上还是法理上讲,游客擅自进入未开发、未开放区域陷入困境或危险状态需要救援的,相关组织和机构完成救援后,游客应该承担相应的救援费用。如果对遇险的游客免费进行救援,就等于公共财政为游客个人的过错“埋单”,这显然是不合适的。游客明知前路凶险,偏偏抱着侥幸心理闯一闯、试一试,就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为造成的后果、犯下的错误承担相应的责任。换言之,对遇险的游客免费进行救援,只会让更多的游客走上探险的道路。而让游客承担救援费用,可以有效阻止游客贸然探险。
3.能拍照,能定位,还能打电话……近年来,儿童智能手表获得了越来越多未成年学生的青睐。暑假期间,各大品牌的儿童智能手表再次进入了销售高峰。然而,儿童智能手表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却频发乱象。信息泄露和免密支付带来的资金风险等问题,都是对未成年人安全的潜在威胁。
点评:儿童智能手表存在安全隐患,这是可怕的信号。儿童安全是头等大事,因此,一方面应该进行统一国家标准认证,规范化生产,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坚持行业标准,坚持产品自律,让更多的家庭和孩子能够用上放心的智能手表;另一方面要加强市场监管,对那些非法生产企业予以严厉打击和取缔。同时,消费者在选购儿童智能手表时还要擦亮眼睛,最好选择知名大品牌,选择安全可靠的产品。唯有多管齐下,共同努力,补齐短板,才能让儿童智能手表真正安全起来。(综合新华网、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