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面十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11月10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产业振兴划重点  一系列支持政策将落地

      农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近日,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连续发声,进一步强调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一系列聚焦乡村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加大资金支持、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等的新政策将加快落地。


  乡村产业发展迎机遇


  11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强调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健全乡村产业体系,把更多就业机会和增值收益留给农民。同时,加快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善脱贫地区发展条件。

  在政策、市场等诸多因素推动下,乡村产业发展迎来机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动力越来越足。

  近日,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广西调研时表示,要聚焦产业振兴这个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找准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实现产业提挡升级,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相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要求更高,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重点领域产业集群是加快落实乡村振兴的重点。

  各地纷纷加大力度推进农业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广东省发布了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计划到2025年,现代农业与食品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总产值接近2万亿元,力争形成粮食、蔬菜、水果等10个千亿级子集群。此外,四川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陕西建设茶叶、猕猴桃等优势特色品种产业集群等。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说,集聚能够产生规模效应,未来的农业农村发展是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形成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新格局。

  根据《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到2025年,乡村产业体系健全完备,乡村产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乡村就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乡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


  农村产业振兴是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现良好衔接的关键。近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刘焕鑫在云南调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时表示,要抓住产业、就业两个关键,做精做强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夏更生也表示,兴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要强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促进产业提挡升级。

  据介绍,目前我国建成各类特色产业基地30多万个,每个脱贫县都形成了2至3个特色鲜明、带贫面广的主导产业。产业扶贫已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可持续性最强的脱贫举措。

  专家表示,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要把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规划引导、加大资金投入,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以产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稳固脱贫基础,确保成效更可持续。

  近期,农业农村部与甘肃省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农业农村部将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戈壁、沙滩等不适宜耕作土地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加快玉米、牛羊等新品种突破。同时,农业农村部还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力度扶持民族地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9部门印发了《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至关重要。

  未来,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将在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销有效衔接、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聚焦短板、明确重点,推动脱贫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


  优化利益联结机制


  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农民增收增益,更多地享受产业带来的收益。在推进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部门也不断以多种模式推进优化农村产业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收益。

  以往,我国农民就业增收主要在种养领域,随着产业集聚加深,通过全产业链开始向一二三产业领域持续拓展,从农业单项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持续增收拓展。

  农业农村部介绍,经过多年打造,我国已形成数十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乡村特色产业集群,催生了7000多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完善了利益联结机制,扩大了农民就业增收的渠道。经测算,目前农业全产业链条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其他农民一般高30%以上。

  李国祥表示,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了农业增值空间,要进一步建立利益联合机制,让农民能够分享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

  农业农村部还会同有关部门,鼓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新产业新业态,进一步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2021年,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文件,鼓励对依法登记的宅基地等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复合利用,发展乡村民俗、农产品初加工、电子商务等农村产业。

  农业农村部表示,未来还将探索规范化管理办法,进一步推动建立以维护农民权益和促进乡村振兴为导向的利益分配机制。


  到2025年末

  培育2000家龙头企业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引导与服务,更好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农业农村部在深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 《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从促进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水平、构建龙头企业发展梯队、优化龙头企业发展环境等方面,进一步明确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为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创新发展提供指导。

  《意见》提出了到2025年末培育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超过2000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联合体超过500个的总体发展目标,首次对农业产业化重点联合体培育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意见》还对龙头企业发展方向、创新联农带农机制、龙头企业发展梯队构建进行了全面部署和系统安排,有不少创新和亮点。突出表现在“高”“新”“精”三个方面。

  “高”就是高质量发展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意见》明确了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定位,并提出了五项重点任务。一是提高龙头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构建体系化、组织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二是提高龙头企业数字化发展能力,加强对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等全链条数字化改造,提高乡村产业全链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三是提高龙头企业绿色发展能力,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研究应用减排减损技术和节能装备,提升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四是提高龙头企业品牌发展能力,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产品品牌。五是提高龙头企业融合发展能力,推动各类资源要素跨界融合、集成集约,形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全产业链。

  “新”就是创新探索联农带农模式。在龙头企业通过合同、合作等方式,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等组织形式带动农户的基础上,《意见》要求创新探索龙头企业联农带农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全产业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农民紧密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探索农民收益共享的生产要素入股模式,推广农民广泛受益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拓宽农民多元发展的创业就业渠道,与农民建立更加稳定、更加有效、更加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加快农民致富步伐。

  “精”就是精准定位打造龙头企业多层次梯队。《意见》提出,要找准龙头企业的发展定位,围绕重点产业、关键领域、优势产区和脱贫地区,有针对性地做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头部企业,做优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链主”龙头企业,做强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领军型龙头企业,做大一批联农带农紧密的区域性龙头企业,构建龙头企业多层次发展梯队。

  综合新华网消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农村产业振兴划重点  一系列支持政策将落地
衡阳晚报版面十一A11农村产业振兴划重点  一系列支持政策将落地 2021-11-10 2 2021年11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