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文鹏
本报讯 10月10日,是衡阳首个“数字经济日”,2021年大数据科技传播与应用高峰论坛暨“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推进式在衡阳开幕,众多院士专家齐聚一堂,共话数字科技和产业发展。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友谊促进会理事长陈智敏出席,中国科协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王守东致辞并宣布开幕。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书记处原书记宋南平,省政府副秘书长周义祥,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健,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傅爱军出席。
王守东致辞时指出,衡阳是“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产业基础雄厚,有一批特色鲜明、行业领先的重点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经济,正在大力引导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希望大家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聚焦衡阳重点需求,开展深入调研,汇聚科技资源做好产业链服务,构建互利互赢的合作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助力衡阳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推进“三强一化”建设贡献力量。
宋南平指出,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成为人类社会的核心生产要素和基础性资源,应运而生的数字化转型,是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看到,衡阳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大数据驱动传统产业升级,推动了产业链现代化、城市治理智慧化。未来,我们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加速重构科技传播生态,不断增强公共科技意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朱健说,发展数字经济可谓是“九万里风鹏正举”。衡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把每年10月10日设定为“数字经济日”,推动全市上下聚焦数字经济新机遇。目前,衡阳是省内数字经济规模超过1000亿元的四个市州之一,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已成为衡阳乃至中部城市发展数字经济的一个展示点。期盼更多院士、专家、企业家、投资人通过这次论坛,认识衡阳、了解衡阳、结缘衡阳、携手衡阳,助力雁城衡阳展翅飞翔。
傅爱军表示,要吸收好、运用好本次论坛成果,借助各方力量、集聚优质要素,让大数据与“科创中国”成为实现科技经济融合的有效载体,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地促进生产,造福人民,擦亮“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和大数据科技传播与应用的“湖南名片”。
市领导赖馨正、刘丽华、段志刚、张霞、黄立、李鹏飞、龚学余、朱春光、黄艳娥、刘达祥出席。(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