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艳
研究表明,过度暴露在噪声污染中,不仅会影响心理健康,而且会增加患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因而,解决好发展与宜居的矛盾,构建良好声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是一项重要工作。
前不久,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年度《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总点次达标率为94.6%,夜间总点次达标率为80.1%,与上年相比分别上升2.2个和5.7个百分点,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虽然城市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是与百姓要求尚有距离。
噪声产生的环节多、瞬时性强,难取证、难监管,哪个环节治理不好,都可能造成噪声污染,给人民生活带来影响。尽管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存在许多挑战,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优化调整声环境功能区、持续推进环境噪声监测、积极解决噪声投诉……为保障百姓“安静生活”,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在努力。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环境噪声污染治理”,这是环境噪声污染治理有关内容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修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列入2021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不受噪声污染,已经成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政府、企业与社会齐心协力、共同防治,并在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才能让更多人获得平静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