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7月15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夏季为何重祛湿? 中医给出解释

  祛湿是夏季最核心的养生关键词。中医临床发现,越来越多的人被湿气所缠。夏季为什么要祛湿,怎样祛湿才有用?

  中医认为,脾在水液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脾气健运则使水液清者升、浊者降,满足人体正常活动,通过出汗、大小便排出体外。同时,“脾主肌肉”,脾的功能正常则肌肉丰实紧致,反过来有助脾行使对水液的代谢功能,达到体内无湿的状态。

  可如今,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非常便捷,出门有汽车、上下楼有电梯、外卖快递到家,加上工作节奏加快,很多人没有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夏季又贪凉,频繁使用空调、吃冷饮,使身体始终处于低温环境,这些都容易困阻脾阳,从而导致体内生湿。

  夏季为什么强调要祛湿?夏天气候炎热,又属雨季,湿热缠绵,容易困阻人体脾阳,使脾虚湿盛。同时,湿性困重,不易祛除,易变生他邪,留滞体内、筋骨关节等处,阻滞气血运行,遇寒时加重或诱发其他疾病。所以,夏天祛湿,一是祛除新旧湿邪,二是冬病夏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体内有湿后,会有明显的“裹重”表现,比如身体困乏、睡醒后仍感疲倦、头晕头重、皮肤时常发痒、大腹便便、大便多次或稀溏且黏滞不爽等。中医祛湿,强调四法并用:

  一、中药茶饮、食疗方。1.荷叶山楂陈皮饮:取荷叶5克、山楂10克、陈皮10克,煎熬后分次频服或冲泡代茶饮。10天为一疗程,孕妇慎用。2.冬瓜海带汤:取冬瓜200克洗净切片,海带50克泡发好备用,清水适量,先熬海带,后放冬瓜。先汤后饭,饮食宜清淡。

  二、泡足方。艾叶生姜汤:艾叶祛湿散寒、温经通脉,生姜温中、祛湿、利水,两物合用,可加强温阳散寒化湿功效。具体做法:取艾叶10~30克,生姜200克切片或粗丝,水煎至煮开小火5分钟后晾至不烫泡脚10~15分钟,可适量加温水,水面至小腿下1/3或一半更好。

  三、循敲经络。针对脾经、肺经、肾经、膀胱经、胆经、督脉在体表的巡行经线进行敲击,可振奋脏腑气血,有助利水渗湿。具体操作方法:四指并拢,用指腹扣敲双臂内前侧线(大鱼际后至肩峰前),共10~30次;手卧空拳,拳掌扣敲以下几条线路,每条10~30次,分别是后背正中线;双下肢正后方,及两侧腰背肌;双下肢外侧正中至侧胸到双腋下;双下肢内侧前、后线及腹部脐旁至肋下。力度以能承受为度,不可追求重刺激,循序渐进。

  四、艾灸按揉穴位。可按揉神阙(肚脐正中)、中脘(肚脐直上4寸)、水分(肚脐直上1寸)、阴陵泉(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中)、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百会(头顶,两耳间连线中点处)等穴位,每穴10次。有条件的情况下,艾灸效果更好。具体方法是:点燃艾条,用其温热面悬于相应穴位上施灸,可用生姜间隔做隔姜灸;或采用艾灸器施灸,每穴5~10分钟,可交替选穴。

  临床上很多患者问:“既然湿是水液代谢问题,是不是要限制饮水?”答案是否定的。中医祛湿是用渗湿、利湿、健脾、益气等方法,使脏腑气血和调、水液代谢有常,水湿得利。夏季气候炎热,出汗增多,比其他季节更需补充水分,喝水是维持正常代谢的必需,不能因噎废食。但要提醒,阴虚体质及没有湿浊困阻症状者不宜祛湿。

  据新华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在家吃饭 8个方法会让你更健康
夏季为何重祛湿? 中医给出解释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夏季为何重祛湿? 中医给出解释 2021-07-15 2 2021年07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