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建设提速的同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正在拓展。记者14日从工信部了解到,在工信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印发的《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提出到2023年,我国5G应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实现重点领域5G应用深度和广度双突破。
技术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应用非常关键。回顾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无论是自动化、数字化还是智能化,无一不是通过连接与应用,发挥撬动创新与发展的“乘法”作用。
5G商用以来,我国大力推进其与产业的融合和多领域应用。通过清洁能源发电用电大数据,国网嘉兴供电公司生成“乡村低碳指数地图”,挖掘村域新能源推进潜力;利用百度智能云等技术,泉州水务集团实现设备运行检测的智能识别与管理,有效降低生产风险……数字化实践在很多行业展开。
据天眼查大数据,我国有约1.8万家从事5G和工业互联网相关业务的企业。工信部提出,到2023年,电力、采矿等领域5G应用要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丰富5G在智能农业的应用场景等等,并特别提出每个重点行业打造100个以上5G应用标杆。垂直行业领域,大型工业企业的5G应用渗透率超过35%。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5G融合应用正处于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期,要进一步优化环境、形成合力,加快5G应用向千行百业推广,赋能数字中国的建设。
记者13日从2021(第二十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获悉,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光纤网络、4G和5G独立组网网络,目前5G已建成基站91.6万座,占全球70%,5G连接数已经超过3.65亿,占全球80%。下一步我国将加强对5G、大数据、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基础核心技术的支持和投入力度,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尚冰建议,需大力推动5G、千兆网络等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超前部署6G等新型网络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同时,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高端芯片、网络切片、基础软件等关键技术突破。围绕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加快技术创新、业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成果转化成为市场应用,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综合新华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