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面十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一面是“募集失败” 一面是“一日售罄”~~~
从违规根源抓起~~~
国家发改委:~~~
2020年11月19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面是“募集失败” 一面是“一日售罄”
基金市场募集分化加速

  基金市场募集分化日趋明显。11月16日,四只科创50ETF如期上市并引发资金追捧,当日成交额合计超45亿元。在此之前,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科创主题基金募集未达备案条件,成为首只发行失败的科创主题基金。

  今年8月份以来,新基金发行有所降温。业内人士指出,在增量资金减少的同时,愈发理性的基金市场也在进一步分化。

  A

  多领域基金募集差异明显

  11月16日,首批4只科创50ETF正式登陆上交所引发市场热捧,四只ETF基金当日成交额合计达到45.55亿元。此前的9月22日,4只科创50ETF启动发行,单日吸金近千亿元,超过2012年两只沪深300ETF首发合计500多亿元的历史纪录。

  另一方面,11月11日,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却发布公告称,旗下科技创新3年封闭运作混合型基金募集期满,未达到备案条件,基金合同不能生效。公开资料显示,该基金今年2月初获批,8月4日启动发行。截至11月3日,3个月未能达到成立条件,成为首只发行失败的科创主题基金。

  业内人士指出,较长的封闭运作期和机构资金风险敞口的变化,可能是其发行失败的因素之一。此外,在上述基金募集期间,科技板块出现回调。半导体指数在该基金发行期间下跌6%,区间最大回撤约为10%,相对低迷的市场环境对发行更加不利。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差异并非仅发生在科创基金领域。就整体情况而言,市场资金的态度也在进一步分化,“一日售罄”基金频出的同时,年内募集失败的新基金数量也在快速增加。

  11月16日,又一只“百亿级”新基金出炉。渠道消息显示,当日首发的汇添富数字生活六个月持有混合实现“一日售罄”,该基金募集上限为120亿。此前,11月10日晚间,易方达基金公告称,旗下易方达高质量严选三年持有基金提前结束募集。记者获悉,该基金全天销量同样远超150亿元的募集上限。

  而另一方面,多只基金却于近日宣告募集“折戟”。11月10日,方正富邦优势精选发布公告称,截至11月3日募集期限届满,该基金未能满足基金合同规定的备案条件,基金合同不能生效。11月7日,东兴证券发布关于东兴臻至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在今年5月份,东兴鑫阳66个月定开也曾公告基金募集失败。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11月17日,月内已有三只基金募集失败,而全年募集失败的新基金数量已经超过了20只。

  B

  双重因素加速市场分化

  业内人士指出,“业绩为王”开始成为基金募集最重要的因素。同花顺数据显示,在年内募集失败的基金中,多数为债券型基金,其中又以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为主。

  一位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产品业绩缺乏竞争力,是债基发行遇冷甚至募集失败的重要原因。今年债券市场调整,在权益市场火热的环境下,业绩表现不易受到投资者的认同。另外,就债券型基金而言,缺乏机构资金的支持,同样会影响产品的发行热度。

  就行业而言,业绩表现亮眼的领域,对应基金更容易受投资者热捧。以科创领域为例,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11月17日,今年以来科创50指数的年度涨幅达43.08%,而同期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指数的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0.32%、19.48%、20.30%。实际上,今年以来表现最好的科创主题基金,收益已超过80%,最近一年的回报更是接近100%。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随着基金产品数量不断增加,发行分化现象还会继续出现,这就要求基金公司在品牌渠道、业绩管理等方面提升自身影响力,同时加强品牌效应。

  而另一方面,增量资金的减少也成为基金募集分化加速的驱动因素之一。自8月份以来,新基金成立、发行均大幅降温,市场新增资金明显减少。同花顺数据显示,10月份仅成立53只新基金,相比9月的160只和8月的159只大幅缩水,为今年以来的最少月份。

  此外,以认购起始日为标准,基金发行也在7月底到达高峰后开始逐步“退烧”。同花顺数据显示,7月内发行基金总数达到192只,在接下来的8月、9月和10月,这一数据分别降至70只、89只和56只,10月新发基金数相比7月缩水近71%。截至目前,11月份新发基金数量仅为12只,或创下2020年月度发行数目的新低。

  相关链接

  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外资机构密集申请公募基金牌照

  越来越多的外资资产管理巨头加快了布局中国内地市场的步伐。证监会网站显示,联博香港有限公司提交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资格审批——联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申请材料于11月12日已被接受。这也是继贝莱德、路博迈、富达、范达集团之后,今年以来第5家申请设立公募基金的外资资管公司。同时,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外资私募数量也在持续刷新,目前已有32家外资私募进军中国市场。

  无论是已经递交申请材料还是正在筹备申请工作的外资机构,近期都在加足马力。一方面,这些机构正在按照公募基金的运作规范梳理旗下关联业务。另一方面,外资机构正在招兵买马,扩充队伍。

  除了积极申请公募牌照,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以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方式进军中国市场。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11月17日,已经有32家证券类外资私募完成登记,今年新增的9家外资私募分别为罗素投资、弘收投资、威廉欧奈尔投资、鲍尔赛嘉、迈德瑞投资、柏基投资、首奕投资、韩华投资、润晖投资。

  申万宏源分析师邓虎表示,外资巨头进入中国,可能会对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带来一定的冲击。外资巨头在产品上的优势在于,一是产品紧跟基准、跟踪误差较小;二是国际化视野有助于产品的跨市场投资。不过,从A股权益投资来看,国内公募基金公司具有历史业绩和品牌的优势,未来国内公募基金管理人一方面可以提升产品向业绩基准靠拢度,减少排名干扰,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增加出海投资的比例。   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基金市场募集分化加速
车险改革 酝酿考核新标准
进一步研究出台促服务消费新举措
衡阳晚报版面十二A12基金市场募集分化加速 2020-11-19 2 2020年11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