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面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11月19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25年跨国追索! 68件流失英国文物回归祖国
这是从英国回归的部分文物(资料照片)
这是从英国回归的国家二级文物——元明时期石雕马 (资料照片)
这是从英国回归的国家二级文物——唐三彩七星盘(资料照片)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今年1月以来,国家文物局与外交、海关等部门紧密合作,在我驻英国使馆大力支持下,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近期成功将流失英国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国。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此次68件中国流失文物顺利回归,为我国政府持之以恒25年不间断的走私文物跨国追索行动画上圆满句号,是中英两国在“1970年公约”框架下,合作打击文物走私、促进文物追索返还的成功范例,既彰显了我国政府打击文物走私、追索流失文物的坚定意志,也是多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参与文物追索返还领域国际规则改革完善、促进国际法秩序朝有利于文物返还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成果。

  关强说,经国家文物局组织鉴定,整批文物器型较为丰富,品相较好,精品较多,一些文物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国家文物局文物返还办公室主任邓超介绍说,国家文物局在官方网站开设了专题网页,将此次追索回国的文物、追索过程在线展示,为广大社会公众献上文物回归后的“首秀”。

  1

  案件回顾

  1995年2月,英国大都会警察局向中国驻英使馆通报,在侦破一起国际文物犯罪案件过程中发现疑似中国文物,犯罪嫌疑人已锁定。国家文物局初步鉴定为我禁止出境文物。当年3月11日,英警方实施“水烛行动”,截获嫌疑人运抵英国的大量文物。国家文物局派员赴英鉴定,确认该批文物属于中国。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国务院港澳办、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文化部、文物局等共同组成“追索英警方查扣走私中国文物工作小组”,通过执法合作、民事诉讼、协商谈判等多种方式展开追索。迫于中方压力,1998年2月,该案两名主要嫌疑人与国家文物局签署归还文物协议书,5月3000余件返还文物运回北京;8月,该案另一名嫌疑人与国家文物局达成和解,归还7件文物。但该案中一名文物购买人拒绝参与协商谈判,涉案文物一直被英警方扣押。国家文物局始终未放弃追索,与我驻英国使馆、英国警方保持联系,长期关注进展。

  2

  重启追索

  关强介绍,2020年1月,伦敦大都会警察局联系中国驻英使馆,告知因购买人去向不明,且扣押时间超过追诉期,该批涉案文物被界定为无主物,主动提出希望将该批文物归还中国政府。国家文物局立即组织重启追索机制,拟定追索方案,组织专家鉴定,形成追索清单,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以下简称“1970年公约”),向英方发出追索函,代表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返还要求。7月29日,中国驻英使馆公使衔参赞于芃带队赴英方仓库现场清点,国家文物局最终认定追索文物共68件,伦敦大都会警察局同意全部归还。该案剩余扣押文物被界定为无主物,根据英国法律应归还中国政府。

  3

  移交接收

  疫情之下,国家文物局调整工作方式,采取“委托使馆接收、国内点交核实”方式统筹推进,周密制定文物回运方案,委托专业机构办理出境许可,量身定制包装,协调返程航班,确保文物安全。北京海关下属中关村海关一日内办结免税入境流程。10月16日,国家文物局授权中国驻英国使馆,与伦敦大都会警察局进行文物移交,签署文物接收确认书。10月19日上午,刘晓明大使举行线上文物返还移交仪式,伦敦大都会警察局、英国数字文化媒体和体育部有关负责人出席。当晚,中国驻英国使馆专人护送文物至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文物启运回国。

  4

  回归祖国

  10月20日下午,文物搭乘中国国际航空公司CA938次航班安全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海关在停机坪即时查验,予以通关便利,国家文物局组织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北京鲁迅博物馆、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三家直属单位分工协作,连夜完成文物查验并点交入库。21日,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开展实物鉴定,经专家讨论研究,该批68件文物中,暂定二级文物3组13件、三级文物30件、一般文物25件,文物质地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铜器等,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时间跨度大,从春秋战国一直清代;二是产地分布广,江西、安徽、福建、河南、陕西、河北、贵州等地均有所见;三是器型丰富,品相较好,精品较多,一些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比如1套8件的唐三彩七星盘,由承盘、六个小杯和一个大杯组成,盘外壁及杯器身施黄、绿、白等釉,釉色鲜亮,七星盘是唐代现实生活的再现,也反映出唐代制陶工艺的高超水平。再如1组4件元末明初青瓷梅瓶及器盖,从胎釉及工艺来看,具有极大的一致性,可能出自同一个墓葬,极为难得,现将其归为成组文物。这匹元明时期的石雕马,对比贵州遵义播州土司墓出土的同类石雕制品、成都蜀王家族墓地类似的出土釉陶,认定其为西南地区所出土的元明时期石雕制品,地域特征明显,非常少见。1组3件小铅釉乐舞佣,红胎,铅釉,比较完整,残存有釉,能反映汉代低温铅釉技术发展情况,以及汉代音乐舞蹈的内容,在以往的考古出土资料中不多见,尤其成套的釉陶乐舞佣更加稀有。同时,这批文物中宋代的青白瓷数量较多,从造型、釉色、烧造工艺等综合看,这批青白瓷的生产窑口有江西景德镇窑、金溪窑,安徽繁昌窑等,反映了宋代青白瓷生产技术的普及与传播,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

  5

  意义重大

  关强在发布会上指出,20多年来,中国政府不断提升文物保护和流失文物追索能力,积极推动“1970年公约”、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的推广、改革与完善,与23个国家就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签署双边协议,建立彰显中国特色的国际合作机制,主导制定反映文物流失国诉求的《关于保护和返还非法出境的被盗掘文化财产的敦煌宣言》,坚持呼吁历史流失文物应回归原属国,为改革和完善文物返还国际秩序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据悉,今年时值“1970年公约”5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在线会议方式组织开展纪念活动。国家文物局在官方网站开设了专题网页,将此次追索回国的文物、追索过程在线展示,为广大社会公众献上文物回归后的“首秀”,也藉此庆祝公约50周年,与国际社会分享文物追索返还的“中国故事”。

  相关链接:

  马首铜像年内将回到圆明园

  去年11月13日,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在国家博物馆举办,流失海外百余年、在2007年由澳门企业家何鸿燊购得,并在澳门公开展示多年的马首铜像被正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经过双方协商一致,文物局受捐后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收藏。今年年内,这件文物将回到圆明园,并完成首秀。

  “目前,北京市正在积极进行展览准备,马首今年内将完成在圆明园内的首展。”关强透露,马首的展出地计划在圆明园正觉寺。

  圆明园马首铜像,为清代圆明园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海晏堂外十二生肖兽首喷泉主要构件之一。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惨遭劫掠焚毁,马首铜像与其他11尊兽首铜像一同流失海外。

  马首铜像为意大利人郎世宁设计,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理念与设计风格,清乾隆年间由宫廷匠师精工制作,以精炼红铜为材,色彩深沉厚重,以失蜡法一体铸造成型,神态栩栩如生,毛发分毫毕现,历百年风雨而不锈蚀,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是一件非凡的中国古代艺术品。

  361件美国返还文物艺术品

  “安家”南京博物院

  记者从南京博物院获悉,国家文物局近日将361件美国返还文物艺术品正式划拨南京博物院。

  这批文物艺术品囊括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凿、玉璧,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戈,汉代的彩绘陶钫、茧形壶,明代陶俑、模型明器,清代木雕建筑构件等,涉及石器、玉器、青铜器、陶器、钱币、木雕建筑构件等多个门类。

  据悉,这些文物艺术品2014年4月被美国联邦调查局印第安纳波利斯分局查获。在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驻美使领馆、美国国务院和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共同努力下,这批文物艺术品于去年得以全部返还。这是中美两国2009年签署相关备忘录以来美方第三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国流失文物返还。

  综合新华社、中新网消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25年跨国追索! 68件流失英国文物回归祖国
衡阳晚报版面九A0925年跨国追索! 68件流失英国文物回归祖国 2020-11-19 2 2020年11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