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发飙的医生,一个是哭泣的患者。
在许多人潜意识里,肯定是要责备这个医生的。
但是,7月31日,在贵州贵阳,一名医生在病房发飙训哭患者,看到这样一段视频的网友却纷纷为医生点赞。
8月3日的新华网披露这其中的故事——
在病房中哭着的,是一个16岁的女孩。她在4岁时得过一次病,是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结果她的腿因此残疾了,目前已经是5至6级残疾状态。为了对她进行治疗,针对她的腿部手术,一家医院的关节外科主任李贵山经过周密考虑,并为此准备了一个月的时间。手术前,他和患者沟通好,叮嘱她一定要配合康复训练。为了得到治疗,她也同意加强训练。但术后女孩却因为怕疼不想训练,没有按要求完成训练量。李贵山清楚这里的危害,如果她不配合康复治疗,那就意味着不会有好的疗效。为了逼她坚持,李贵山就“发飙”了:“我让你抬(腿)40次,你抬了2次,你抬什么抬?你如果不想锻炼,为什么要做这个手术呢?手术做完了,我不管你,你自己也不练,就完蛋了。对自己狠,20年之后你会感谢奋斗的自己!”
经过这次发飙,李贵山说,目前她已经非常配合治疗了。
他坦言,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她恢复得很好!
这段视频传出来后,网友纷纷为李医生点赞。
看到这个视频,我突然又想到2019年底,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扶贫女干部李波对于部分存有“等、靠、要”思想的贫困户“发飙”的视频。在这个视频中,她动情地说:“幸福不是靠张嘴要来的,不是伸手要来的,不是在家中跷着脚等来的。你看看那些开车、住洋房的人家,哪个是靠低保富起来的,不都靠自己双手。”
她还细细算了一笔账,相关部门为贫困户送上的“政策红包”其实分量十足——退耕还林给补贴、养老就医上保险、日子困难有低保、新盖房子发补助。对于能够自食其力的,还会给予技术帮助、税收减免等多方面福利。
她掏心窝说——
扶贫,就是贫困了就帮一把,牵着你走一步,后面的路还要自己走……你们想一想,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自己的日子过好……
视频一经发出,结果收获无数好评。
从医生李贵山到扶贫干部李波的“发飙”,他们之所以不仅没有被大家指责,为何反而受到大家好评呢?我想原因有三——
为他们点赞,是因为他们都心存善意和真诚。李贵山希望患者能尽快好起来,李波希望贫困户能富起来,他们一切都是为了服务对象,把服务对象的幸福当作自己的追求。“发飙”是把服务对象当亲人,急服务对象之所急,想服务对象之所想。他们的真诚流露深深感动了大家。
为他们点赞,是因为他们勇于担当的精神。在医患关系存在不少问题的今天,李贵山的“发飙”有可能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患者不理解去投诉,患者因此想不开走极端,旁观者把视频的意思断章取义……在扶贫进入攻坚阶段,李波的“发飙”同样有可能出现许多将影响她的情况:比如扶贫对象不高兴去上访、在上级考核时打她不满意……他们或许要遇到的问题,其实已经在一些同志身上出现过,一些同志就是因为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结果承受着许多本不应该承受的误解和压力,遭受到许多本不应该受到的非议和伤害。我们遗憾地看到,这种现象带来了不该有的负面效应:现在一些老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都不敢大声批评,一些医生对患者的无理取闹都不敢大胆驳斥……我们不能说他们是明哲保身,我们要考虑的是,每个人在遵守法纪和道德准则的同时,都有对不是他必须承担的社会压力和伤害承受量的自我选择。然而,李贵山和李波即便知道要面对这种种可能出现的风险,依然心系服务对象,选择这种也许最有效的方式去帮助服务对象。面对勇于担当的他们,我们当然该点赞。
为他们点赞,是因为我们看到了难能可贵的批评精神。他们这种为服务对象所急而出现的“发飙”,其实就是我们常提到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中的同志间的批评。在历史上,我们党始终注意发挥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党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其实,这种可贵的精神,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非常需要的。但遗憾的是,现在我们有的同志既不愿自我批评,更不敢看到问题去批评同志,患得患失: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在面对服务对象时,现在我们一些同志为了怕担风险,该说的不敢说,该管的不敢管……不愿直面问题,见矛盾不是躲就是视而不见,缺乏这种敢于“发飙”的严厉批评精神。我们在工作中,都会遇到问题和矛盾,为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如果能以和风细雨的方式达到效果当然最好。但事实上,不是每个问题都可以在春风化雨中迎刃而解,有许多地方需要攻坚克难,此时我们就要有点‘锋刃’,真正做到“红红脸”“ 出出汗”才有效果。后续的报道透露,李贵山在“发飙”之前,的确有过一番和风细雨的引导,看到作用不大,才有这样的“红红脸”“ 出出汗”的“发飙”。我想,作为一名女干部,李波在“发飙”之前,肯定也会有过和风细雨的引导。从李贵山的故事看,这次起到了应有的警醒效果,患者开始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李贵山和李波的举动被点赞,传递出网友要释放的情绪:在善意的前提下,就要大力弘扬勇于批评和乐于接受批评的人文环境和社会风尚,不要让批评者因为怕承担不该有的风险,而不敢充分释放自己的善意,要让这种善意批评的作风得到更好的彰显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