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队长,谢谢你!刚接到我儿子李平东的电话,他已经被东莞照彰实业录用了,每个月工资就快有5000块了,还有五险一金、绩效奖、全勤奖。真的太感谢你了!”7月27日,蒸湘区雨母山镇梓木村村民李玉义见到蒸湘区雨母山镇梓木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周玲丽立即向她“报喜”,一个劲地感谢周队长帮他儿子找了个好工作。
周玲丽自到梓木村扶贫以来,一心一意抓扶贫,踏踏实实为贫困户排忧解难谋发展,和群众心连心,做群众的贴心人,在日常工作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
帮助就业,让贫困家庭脱贫增收
李玉义本来患肢体一级残疾,早几年遭遇车祸,一只脚又造成终生残疾,是村里的低保户、贫困户。妻子陆细方体弱多病,还在外面打零工,前不久还因突患阑尾炎住院治疗。两口子省吃俭用供儿子李平东读书。
今年1月,在湖南软件职业学院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李平东进入实习阶段,整整半年却没有找到一家单位。6月份毕业后,李玉义就找到周玲丽,希望能帮他儿子找份工作。
周玲丽没有推辞,多方打听求助。可因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不是缩小经营规模,就是裁员节流。好不容易联系了两家汽车4S店,想让他去从事汽车销售,可是性格倔强的李平东心中怀揣着“IT梦”,觉得专业不对口,没有发展前途,不愿“将就”就业。一想到李玉义家中的情况,周玲丽暗自着急:好不容易培养了一个大学生,现在眼看着熬出头了,如不去工作,那这一家就很有可能返贫。于是,从亲戚到朋友,从市内到外省,周玲丽打电话咨询、查讯招聘网站,最终联系上在东莞照彰实业上班的同学,请他帮忙联系工作。7月中旬,李平东终于如愿以偿被东莞照彰实业录用。如今,李平东在公司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
梓木村贫困户朱传军和李绍勇是周玲丽的帮扶对象。朱传军患肺气肿,儿子儿媳都是残疾人,妻子是云南人,女儿读高职,孙子读幼儿园。周玲丽帮他妻子介绍务工,安排在雨梓清境生活体验馆当服务员,每个月工资2400元;帮他儿子找工作,最终,他身患残疾的儿子自己选择了衡山科技城,一个月工资2000元左右。儿媳在村部公益性岗位做文员。教育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社会扶贫、土地流转分红(2019年全家分红12000元)等让他们家过上了收益稳定的生活。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扶贫之要。目前,梓木村的贫困户除了重残户、高龄人员和脑瘫患者,其余每户至少有1人就业,家中都有了稳定的收入,真正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也让他们增收致富有了保障。
扶贫扶志,让贫困户燃起生活希望
在雨母山镇梓木村胡芝塘组新硬化的通组公路上,梓木村贫困户陆魁良,每天都在清扫这条近1公里的通组公路。
陆魁良2016年查出脑癌,家里只有他和70多岁的老娘(一级残疾)两口人,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有了“健康扶贫”,他每年住4—5次院的医疗费用,基本上报销90%以上;因为有了“社会扶贫”,他和母亲享受了“低保兜底”和“残疾人两项生活补助”,还有残疾人家庭厨厕改造及“户帮户亲帮亲”等福利;因为有了“产业扶贫”,他全家每年都有产业委托帮扶分红和自主发展产业养鸡的收入及土地流转的分红……然而,病魔缠身,让他慢慢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看到日渐烦躁的他,周玲丽进驻梓木村扶贫后就每月走访几次,每星期几个电话,鼓励他振作起来,树立信心,语重心长地启发他:“人生很短暂,真正精彩和有价值的人生,是为社会做贡献。”渐渐地,陆魁良像变了个人,人阳光了,勤快了,对生活也充满了信心。
今年6月,到陆魁良家的通组公路也已经全部硬化。看着崭新的水泥马路,看着大家平安开心的出行,陆魁良每天主动义务扫马路,路面保持得干干净净。
他动情地说:“我虽然是贫困户,虽然是个癌症患者,我真心地感谢党和政府,没有扶贫,我早就死了。在我有生之年,我也要为社会做贡献!”
扶贫助学,为贫困学子排忧解难
贫困户唐先革的人生比较曲折,第一任妻子病死,第二任妻子病死。2018年娶了第三任妻子,带过来一个继女。继女去年9月考上了一县属高中,当时没有享受任何教育扶贫补助。
“有困难,找扶贫队长周玲丽。”这是梓木村村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于是,唐先革找周玲丽求助。
周玲丽得知唐先革的情况后,首先拨通了他女儿班主任的电话:“你好,我是蒸湘区雨母山镇梓木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我村贫困户唐先革的女儿在贵校读高中,请给予贫困生教育补助。”接下来,周玲丽又跟学校和县教育局联系,把唐先革继女教育扶贫补助的事情解决了。没几天,唐先革兴奋地告诉周玲丽,学校给了他继女1800元一学年的教育扶贫补助。周玲丽对这孩子特别关心,鼓励她好好学习,生活上悉心照顾,让她倍感温暖和体贴。她学习也更刻苦了,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脱贫攻坚仍在继续,周玲丽仍坚守在扶贫一线。满怀对乡亲们的深情,她深入田间地头、村民家中,用日常点滴温暖着乡亲们的心,用务实的帮扶、有效的措施、扎实的工作为乡亲们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