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长江流域洪水接“二”连“三”,先后形成3次编号洪水。长江防汛形势到底如何?包括三峡在内的水库群发挥了什么效益?汛情还将如何发展?记者专访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专家,对目前长江最新汛情进行解析。
3轮洪水过后
长江防汛形势严峻但可控
今年入汛,长江流域降雨不断,防汛形势逐步紧张。
7月2日,“长江2020年第1号洪水”在长江上游形成,长江中下游干流监利以下江段随后全面超警。中下游水位波动缓降之后,7月17日,“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形成。相比“1号洪水”,“2号洪水”峰值高、洪量大,18日8时流量增至6.1万立方米/秒。三峡水库拦洪削峰,水位快速上涨,最高涨至164.5米左右,超过三峡建库以来汛期调洪最高水位163.11米。
近期受强降雨影响,长江上游岷江、嘉陵江及向家坝至寸滩区间、三峡区间来水明显增加。26日14时,三峡水库入库流量达到5万立方米/秒,再次达到洪水编号标准,“长江2020年第3号洪水”在长江上游形成。“3号洪水”形成之后,其流量一路攀升至6万立方米/秒,28日凌晨左右开始缓退。
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陈桂亚说,这轮洪水平稳通过三峡大坝,正向中下游演进发展。3轮洪水过后,目前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普遍居于高位,但中游水位小幅波动即将转退,下游整体缓退的趋势不会改变;三峡水库水位近日在缓慢上涨,28日14时为162.79米,29日达到最高调洪水位接近163.5米。
陈桂亚说,“上下夹击”让长江防汛形势严峻,但整体平稳可控。
“截至28日8时,包括三峡在内的长江上游水库群剩余187.8亿立方米防洪库容,虽然确实不‘富裕’,但金沙江及上游支流的控制性水库为防御本河段和本流域大洪水而预留的防洪库容基本没动;在目前长江干流没有太大防洪风险的情况下,三峡水库将逐步腾库。总体来看,还算从容。”陈桂亚说。
三峡工程等联合调度
水库群发挥防洪效益
水利防汛专家表示,主汛期以来,长江流域降雨与常年同期相比明显偏多,降雨量已经超过1998年。但由于洪水调度科学等原因,目前长江中下游的洪水小于1998年。
“纳入长江流域联合调度的控制性水库群发挥了积极作用。”陈桂亚说,在防御今年7月的3轮洪水过程中,如果没有三峡等控制性水库的拦蓄调控,城陵矶江段的洪峰水位将分别比实际高出约0.8米、1.7米、0.6米,莲花塘水位站洪峰水位将分别达到35.14米、36.09米、35.19米。联合调度水库群发挥效益,也分别降低了汉口站洪峰水位0.5米、1.0米、0.4米。
据介绍,刚刚发生的“3号洪水”于27日14时达到6万立方米/秒的流量峰值,而当时三峡出库流量严格控制在3.8万立方米/秒,拦洪削峰率达36%。“1号洪水”发生发展时,三峡水库连“踩”5次“刹车”,下泄流量从3.5万立方米/秒降至1.9万立方米/秒,最大削峰率为34%;在“2号洪水”现峰时,最大削峰率为46%。
另据长江委最新统计,截至28日14时,包括三峡水库在内的长江控制性水库群在今年7月的3轮洪水过程中共拦蓄洪水约300亿立方米。
据陈桂亚介绍,根据设计,三峡工程主要通过拦洪、削峰、错峰三种方式发挥防洪作用。三峡水库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而它所在的长江断面汛期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3000亿立方米。所以,整个汛期,三峡水库都处于随时拦蓄洪水的状态,但一旦预测长江上游有大的来水或者下游防汛形势好转,三峡水库就需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大出库流量,降低水库水位。
“只有通过‘拦蓄-控泄-拦蓄’不断重复利用防洪库容,才能使三峡工程的防洪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陈桂亚说,防洪调度不仅顾眼前,还要兼顾未来。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预测做出合理、科学的决策,而面对实时洪水预报调度的决策难度要大很多。
长江流域降雨将转移至上游
中下游高水位运行仍将持续
长江正处于“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今年洪水呈现出持续不断、几乎没有间歇的特点,长江在7月份也罕见地出现了3轮编号洪水。防汛专家表示,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升北抬,本月29日之后,长江流域的降雨将逐步转移至上游,中下游将进入晴热、高温、少雨的盛夏时节。目前,三峡水库迎来宝贵而短暂的来水间歇,预见期内还有多轮来水;中下游水位将以缓退为主,但高位运行的现状仍将持续较长时间。
据预测,三峡水库8月2日左右将迎来一轮4万立方米/秒量级的来水。另据气象水文部门中期预报,长江上游的降雨范围较大,8月上中旬还将有至少两轮较强降雨过程,长江防汛形势依然严峻。
防汛专家表示,尽管今年险情较往年整体偏少,但目前长江中下游干支流已持续高水位运行超过半个月,堤防长时间高水位浸泡,脱坡、塌陷、管涌等险情正呈高发和加剧之势。当务之急仍是要做好巡堤查险工作,务必压实责任,及时替换充实一线防汛力量,进一步提高处置专业水平,加强重点水库、堤防等巡查防守频次,做到险情早发现、早处置。各地各部门要破除侥幸心理,按防大汛、抗大洪的要求,全力做好长江洪水防御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要求
北方重点地区加强巡查防守
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28日要求北方重点地区层层压实防汛责任,进一步开展风险排查和隐患整改,加强预报预警和会商研判,加强巡查防守,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据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9日雨带北抬后,黄淮、华北、东北地区将出现强降雨过程,海河、黄河、松辽流域可能发生较重汛情。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要求北方重点地区落实抢险队伍和物资,突出抓好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滑坡、泥石流和城市内涝等灾害防范,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
据应急管理部统计,截至28日,主汛期以来,洪涝灾害造成江西、安徽、湖北等27个省(区、市)5481.1万人次受灾,158人死亡失踪,376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4.1万间房屋倒塌,36.8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5283.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444.3亿元。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受灾人次上升23.4%,因灾死亡失踪人数下降53.9%,紧急转移安置人次上升36.7%,倒塌房屋数量下降68.4%,直接经济损失上升13.8%。
城陵矶站出现洪峰水位
洞庭湖有望进入退水趋势
记者从湖南省水利厅了解到,28日13时,洞庭湖标志性水文站——岳阳市城陵矶站出现洪峰水位34.74米,超过保证水位0.19米,是城陵矶站自2002年以来的最高水位,也是本世纪第二高水位,相应流量为2.52万立方米/秒。湖南省水文专家称,标志性水文站出现洪峰水位,意味着整个洞庭湖水位开始缓慢回落,有望进入全面退水趋势。
据了解,截至28日22时,环洞庭湖区仍有16个水文(水位)站超过警戒水位,虽然水位开始回落,但由于上游来水仍然较大,加上长江高水位的顶托,洞庭湖出湖流速受影响,全面退出警戒水位仍需时日。
全国红十字救援队
转移2.32余万受灾、受困群众
记者29日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了解到,入汛以来,我国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灾区各级红十字会组织红十字救援队赶赴灾区,直接或协助转移受灾、受困群众2.32余万人。
据统计,江西、浙江、安徽、福建、贵州、湖南、广东、山西、四川等受灾地区各级红十字会共向灾区派出水上救生、搜救、赈济等救援队伍450队次、救援队员和志愿者共计1.51余万人次参加救援工作。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表示,全国红十字救援队将积极开展救援行动,继续做好帮助受灾地区搜救遇险受困人员、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运送发放救灾物资、建设管理临时安置点等防汛救灾工作。
综合新华社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