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面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2月04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疫情持续 君心别乱
  ■衡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心理专家  雷飞燕

  疫情当前,我们正常的生活秩序被打乱:喜欢散步的足不出户了;喜欢聚会的只能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自我安慰了;商场超市电影院关门了,生活好像不再由你我作主了……疫情持续,容易引起人们的焦虑,焦虑常见表现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自我调适呢? 

  ■焦虑常见表现

  生物学方面

  身体的不适:心慌胸闷,头痛头晕,出汗,呼吸加快,疲软无力,感觉过敏,有时能体会到自身肌肉的跳动、血管的搏动、胃肠道的蠕动、女性月经紊乱等。有些人甚至会出现科普文章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非典型症状。

  睡眠的问题: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持久或不连贯,梦多、甚至做噩梦,易惊醒等。

  心理方面

  认知反应:认为自己或家人没有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而懊恼、内疚;认为自己遭遇不公平而指责、愤怒或相互埋怨;出现灾难性认知与反应,感觉要大难临头了等负性认知;也有些对疫情不在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情绪反应:担心,害怕,焦躁,恐惧,愤怒,失落,委屈,无力感,忧心忡忡,心烦意乱,坐卧不宁,有恐慌的预感,易怒、易冲动,有些人出现濒死感、感觉自己快要死了等。

  行为反应:过分警觉,对外界一点变化就敏感,易出现惊跳反应;注意力难于集中,易受干扰;易激惹,容易出现攻击行为,或回避行为。

  社会方面

  各种与疫情相关的信息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互联网时代带来信息泛滥让人有些不堪负荷,导致难辨事情真伪,是谣言?是科学?还是伪科学?取舍两难,易致社会群体性盲从行为,如反复洗手,洗热水澡,囤物,愤世嫉俗或人云亦云。

  这些反应都是机体面临“变化”的正常反应,每个人反应会有不一样,与个性、成长经历有关;与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能活动增强及其它生化因素有关;心理学中行为主义理论认为,焦虑是对某些环境刺激的恐惧而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

  ■如何进行自我调适?

  理性面对,调整认知

  正确选择科学、权威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知识,了解新型冠状病毒,就是最好的心理调适;同时了解自己目前的心身状态与免疫力。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正确选择权威信息来源与途径,如中央电视台、国家官方网站等官方信息来源,学会识别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士所发信息,控制信息量的获取。

  学会相信与选择、懂得取与舍,是能力,是态度,即认知。

  接受当下,情有可原

  被困了,不能出门、不方便出门,好像失去了自由。“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这是对人性的挑战吗?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现实,理解现实,尊重现实。若能做到,就是一种历劫后的畅快,就是一种人生成长。月有阴晴与圆缺,是大自然的规律与本来面目。

  这,就是大自然的“情”与“原”。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无论何事均是事出有因,无论何事均有规律可循。疫情与疾病自有它发生、发展、预后、结果的规律。它来了,自然就会走!人的情绪又何尝不是?有喜,就有忧;有苦,就有乐;有难,就有好,这就是自然!得“顺”着自然“为”。那怎么“为”呢?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不聚会;别抽烟少喝酒,进粗粮少吃甜;生活规律、作息不乱;不熬夜不赖床,强免疫强身体;听听音乐打打坐,动动胳膊扭扭腰,打打电话唠唠嗑,时不时喊两嗓子也不是不可(但不能扰民)。总之,动起来!给自己找乐子,用智慧、用良好心态做应该做的事。

  这,就是“为”,当下就是作贡献,有作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一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愈出院
疫情持续 君心别乱
疫不退,我不退!
复工返岗,这些防控建议得知道
衡阳晚报版面八A08疫情持续 君心别乱 2020-02-04 2 2020年02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