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面十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8月14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烈日炎炎
  成新平

  一束束烈焰,又一束束烈焰;一股股热浪,又一股股热浪……从空中,从地上,从山野,从四面八方直扑过来。烈日如火,天空瓦蓝,没有一片云,地上沉闷,没有一丝风,整个地球仿佛在太阳底下燃烧,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火球。

  热!热!热!太阳的毒焰黄中带白,白中泛黄,像一盏盏强烈的聚光灯,照在人身上,令人发烫、发热、发晕,让喉咙冒烟,胸口发闷,鼻孔窒息。太阳将地面烤得滚烫滚烫,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固了似的,田里的水烫脚,地上的土冒烟,白衣港仿佛凝固在粘稠燥热的阳光里。天地蒸腾,如蒸笼般闷热,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往外涌,渗透了衣背。周围的树叶落满了灰尘,卷了边,枝条也懒得动,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园里的菜叶卷曲,失去了生机,如同久病未愈的病人;农家的狗被热得伸出了舌头,“呼哧呼哧”喘着粗气;湘黄鸡没了四处觅食的冲动,拉长脖子一伸一缩地哈着热气;路边的花草抵不住太阳的暴晒,变得焦黄、枯萎。塘坝干涸,小河断流,田里裂开的缝横七竖八,可放进去几个手指头,露出水稻枯黄的根系。只有不怕热的蝉虫,在热浪滚滚的树上拼命鼓噪,似乎在歌唱夏天的火热。

  进入“烧烤模式”的盛夏,太阳天天像火球般悬在高空,恣意横行。中午,太阳又毒又辣,紫外线强得刺眼,哪怕在室外站上十分钟,就会将皮肤晒红,甚至脱皮,继而皮肤变得黝黑,没得半年的养护,不得还原。城里女人脸上涂满了防晒霜,汗水一流,就像被大雨冲出千沟万壑,还是农村男人戴在头上的草帽管用,将烈日的光焰牢牢地挡在草帽之外。乡下到处都是背心赤膊,有的人恨不得钻进冰箱里,几位卖冰棒的小姑娘在高声吆喝,心里希望天气越热越好。

  今年正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年份之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艾婉秀说:“此次极端高温天气延续,偶然中的必然是全球气候变暖,必然中的偶然则要归结于今年极地环流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

  炎炎烈日考验着乡下人的勤劳、坚忍与耐性。进入盛夏,太阳越大,农事越多,沉甸甸的早稻成熟了,要及时抢收回来:嫩绿的晚稻秧苗有一拳头深了,要赶快抢插下去。“抢收抢种”,分秒必争,季节和时令可不等人,早稻收晚了,匍匐倒下,影响收成;晚稻插晚了,赶不上季节,影响产量;一个“抢”字就使人精神紧张,而两个“抢”字更使人动魄惊心!乡亲们被“双抢”两个字逼着,一天到晚只有在烈日下不停地劳作,将早稻抢回来,将晚稻插下去,与时间与季节赛跑。大量繁重的农活逼得人透不过气来,谁也不能偷懒,仿佛周围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何况自家农活干完之后,还得去帮助那些缺劳力的乡邻。顿时,乡情在烈日下交融,民情在烈日下凝聚,良心在烈日下彰显,天下农民是一家,邻帮邻,亲帮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双抢”上岸,“四属户”、老弱病残户、困难户都是他们的“帮扶对象”,一个家庭也不能落下。在这种水乳交融、团结互助的氛围中,弱者心尖上比阳光更强烈的温暖漫散开来,随风荡漾。乡亲们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天上的烈日斗,其乐无穷。在农村实施“抢收抢种”,一切都是“露天作业”。当年,我们躲在屋里最害怕头顶的太阳。而置身于太阳之下,就感到无所谓了,天不生无用之人,人的确有几分贱性。如果从山野吹来一股清凉的风,天上飘来一朵黑色的云,阳光下有了一片荫,你就会感到一种特别的享受;要是能在劳动之余喝上一碗稀饭,或吃上几块西瓜,一根绿豆冰棒,那简直有当皇帝般的幸福了。

  早晚的太阳稍微温和一些,乡亲们经常是早上四五点钟“睁开眼睛下田”,到了晚上八九点钟才“摸着田埂上岸”,越是早晚,气温稍低,下田劳作出不了那么多汗水,人也省力一些。乡亲们深知,良机对于懒惰没有用,但勤劳可以使最平常的机遇变成良机。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双抢”的苦只是暂时的,闯过去,便有一番新天地,何况丰收的日子正在招手!田野,金黄的稻浪随风翻滚,那是对乡亲们的顶礼膜拜;尽管汗如雨下,乡亲们脸上还是荡漾着丰收的喜悦。

  “六月不热,五谷不结”“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这些农谚俚语是先人用经验铸就的农耕诗篇。

  假如没有太阳烈焰的光照,水稻瓜果就永远不会成熟。

  假如没有大自然的砺练,人生说不定会缺少一些韵味。

  凡事都有它的两面性,万物生长靠太阳,如果没有阳光,万物均不能茁壮成长;如果阳光太强烈,也会灭绝一些生命物种。同在一片阳光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境。《水浒传》中有一首民谣:“烈日炎炎似火烧,田野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看来,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只有与土地零距离接触,才会深刻地感悟到劳动的艰辛和劳动人民的伟大。

  炎炎烈日见证着乡下人心态的平和、善良与稳重。乡亲们不与城里人比享受,尽管没有空调、电风扇,一天到晚承受着高温的炙烤,到了晚上还要经受炎热、酷暑和蚊虫的攻击,甚至连饮水吃饭都成问题,他们不怨天尤人,只认命,“龙生龙,凤生凤,农民的儿子挑大粪”。何况,“没有大粪臭,何来五谷香”。没有农村人流血流汗种植粮食,城里人一天到晚吃什么?没有农民高温中的坚守和无私奉献,哪有天下太平稳定的日子?“有粮则稳,无粮则乱”。乡亲们的皮肤黑黝黝的,吸取了七彩阳光的颜色,代表着勤劳、康健,那是真正的农民本色。乡亲们的皮肤不用涂脂抹粉,不用打花露水,一切都是原汁原味,在烈日的薰烤下,串串汗珠从皮肤浸出来,泛着金属般的光彩。“一粒粮食一粒汗”“不劳动者不得食”,这是农家千古不变的真理。

  炎炎烈日烤焦的是水稻、茅草和树叶,烤不干的是乡亲们坚定的信念。白衣港不养懒汉,“双抢”刚上岸,田里缺水,太阳越来越大,乡亲们要硬着头皮,从阴凉的农舍里走出去,打井车水,抗旱保苗,经常是天光无昼夜,累了,就睡在田硬上喂蚊子。蚊虫咬,天气热,皮肤长出了痱子,全身像苦瓜,他们无所谓,照样聊天,照样喝水,照样开玩笑,照样苦中作乐。泥里水里太阳里,不用吃减肥药,几十天下来,人瘦了一圈又一圈,全身只见眼睛动。难怪在乡下,见不到几个胖子,也难觅“将军肚”。乡亲们的劳动强度大,拥有健壮的体魄和肌肉,那有机会长肥肉!汗水流了这么多,身上的脂肪和毒素被排了出来,他们一年到头不用打针吃药,连感冒都难以近身。真是“苦命人,天照顾”。

  好在现在农村实现了机械化,有了收割机,“抢收”只要一个劳力扯个蛇皮袋接稻谷就行了;“抢插”也不用弯腰,推广了新技术,“插田不弯腰,秧在岸上抛”,劳动强度大大减少。过去“双抢”要持续一个月,现在缩短到一周之内,应证了毛主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预言。哪怕天上的太阳再大,“铁牛”是不怕晒的,乡亲们再也不用一天在烈日下暴晒10多个小时了。

  炎炎烈日,乡亲们不再怕流汗脱皮晒太阳;

  烈日炎炎,构成乡下一道道别致的风景。

  天气越热,天空越美。只见头顶上的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如朵朵棉絮,似群群绵羊,像簇簇浪花,轻盈飘逸,舒展变幻,不由拥有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心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烈日炎炎
我给夏天一个微笑(外一首)
衡阳晚报版面十五A15烈日炎炎 2019-08-14 2 2019年08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