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梳理发现,此前各地也通过不同的方式为促进就业发力。今年,至少已有18地发布了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举措。
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就业见习补贴范围扩展
多项举措
为促进就业,11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对符合条件的努力稳定就业的参保企业,可通过减费方式,返还企业及其职工缴纳的50%失业保险费。同时对用人单位和职工失业保险缴费比例总和从3%阶段性降至1%的现行政策,明年4月底到期后继续延续实施。
会议强调,明年1月1日起,将就业见习补贴范围由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扩展至16到24岁失业青年;职工申领技术技能提升补贴条件,由参加失业保险3年以上放宽至1年以上。支持失业人员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对参训合格人员给予培训补贴,对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在培训期间再给予生活费补贴。
此外,此次会议指出,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及时发放失业保险金,其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等费用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对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失业人员给予临时生活补助、临时救助或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这些补助措施也为失业人员的生活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保障。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失业保险研究室主任袁良栋认为,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是为企业减负的定向调控重要举措。当前企业面临生产经营困难,有必要继续实施降费政策,把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作为降低企业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稳定和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
新增就业提前完成目标,工资水平保持较快增长
就业形势
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07万人,同比增加10万人;三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2%,降至多年来低位。
据人社部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国城镇新增就业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就业稳,还体现在失业率持续维持在合理区间。从调查失业率来看,前三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始终处于4.8%至5.1%区间内,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既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整体形势保持稳定。此外,就业质量也是就业稳的体现。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李希如表示,今年1至9月,我国全部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比去年同期增长10.2%,工资水平保持较快增长。
就业方针不断与时俱进,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日益丰富
国家层面
为解决就业问题,我国就业方针不断与时俱进,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日益丰富,仅今年以来就发布多项措施。例如,9月26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主要目标为培育更多充满活力、持续稳定经营的市场主体,直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带动关联产业就业岗位增加,促进就业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实现创新、创业、就业的良性循环。
今年7月25日,国务院成立了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下设5个专题组和4个保障组。其中激励创业创新组负责牵头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升级版,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协调推动各类主体融通创新,破解创业创新融资难题。改革分配机制,健全保障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深化职业资格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就业和技能服务,完善对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措施。
为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今年7月,国务院发出通知,部署开展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督查重点就包括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扩大农民工就业等情况。
另外,今年7月18日,国家发改委等17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积极稳定和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并提出了多项举措,包括发展壮大新动能、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10方面内容。
18地发布政策举措促进就业创业
最新统计
此前,各地已经出台了一批就业创业工作的相关实施意见。记者统计发现,北京、天津、福建、陕西、四川、海南、安徽、江苏、浙江、新疆、河北、辽宁、山东、河南、湖北、湖南、贵州、云南18地发布了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举措。
对于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各地均发布相关举措。福建省9月14日发布的十七条措施中提出,鼓励创新创业,支持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围绕优势细分领域建设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支持一批科技人员离岗创业,拓宽就业载体。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还首次明确提供就业服务工作规范,分等级帮扶就业困难求职者,采取电话访问、主动上门等方式对就业困难人员开展就业意愿摸查并建立个人服务台账和就业需求档案。并且首设就业援助服务专员,为登记就业困难人员协调开展跟踪、回访、职业发展空间测评等后续专门服务。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