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面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想有大作为,必经大寂寞
  林新华

  门庭若市车马喧,掌声常响名利多。

  这是人生的一种理想境界,也是一些人渴望的成功。

  但真正能实现这种理想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关于成功,有人就此提到实现这一理想的四项基本准则:懂得去选择,善于去放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

  对照这个标准,我们发现,“门庭若市车马喧,掌声常响名利多”不符合“耐得住寂寞”这一准则。

  溯源成功的人和事,他们的经验表明,“耐得住寂寞”对于成功恰恰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你要获得多大的成就,就要经历多大的寂寞。

  在衡阳,石船山下,300多年前,他把山脚下不远处一栋低矮的茅屋,改名为“湘西草堂”。从此这位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清起义、瘦骨嶙峋的老人隐居于此,继续着他的思考和写作。近二十年时间,“绝迹人间,席棘饴荼”“声影不出林莽”,他默默在此著书立说。

  从1677年7月,他在湘西草堂完成《礼记章句》四十九卷定稿,到1691年4月,他在病中定稿《读通鉴论》三十卷,《宋论》十五卷。

  从1655年8月流亡至兴宁,寓荒山僧寺,为学者讲授《春秋》,完成第一部理论著作《老子衍》。到1692年2月18日,他病逝于湘西草堂。

  他留下存世的著述有800余万字。

  在那个偏僻的小山村,在那个简陋的茅草房,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著书立说,他写的书在生前甚至没有出版过一本。

  但他依然在寂寞中前行,在默默中坚持。

  这是何等的寂寞,这要何等的定力?!

  历史是公平的,它永远不会亏待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巨匠。

  正如他自己预测的那样,他的思想复兴与活化,是200年以后的事情。

  1703年,湖广学政潘宗洛请王敔刊刻他的遗书。

  1863年,曾国藩兄弟拿出白银五千两,在安庆开始刊刻并于1865年冬在南京完成《船山遗书》56种、322卷。

  他的书在陆续出版后,开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个1619年出生,名叫王夫之,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称之为船山先生的衡阳人,开始以明末清初思想大家的定位,以他的思想学说影响着中国。

  他的系列著作和探索,建立了一种既“坐集千古之智”又“推故而别致其新”的思想理论体系,将中国古代哲学和思想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和水平。

  他的思想学说深刻地影响了近现代湖南的思想界,影响了一批仁人志士。

  作为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湖湘文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上,对王船山有了更精准的定位,他既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闪光的符号,又是与黑格尔齐名的世界著名哲学家。

  杜甫在与李白的思想交流中感叹: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我想,对于王船山来说,应该是:在生寂寞事,身后万岁名。

  其实,历史上有许多人享受着这种“在生寂寞事,身后万岁名”的殊荣。

  公元前110年,司马谈,这个汉初五大夫,任太史令、太史公的人在弥留之际,为了家族的使命,对他的一个儿子郑重叮嘱,一定要做太史,编写好史书。

  儿子承诺不辱父命。公元前108年,原本有更好仕途的他,出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史书。他就是司马迁。

  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一场变故把他牵涉进去,司马迁也以此被定为诬罔罪名,按律当斩。

  按照当时的刑律要求,司马迁有三种选择,一是花钱消灾,二是被处死,三是接受腐刑。他没有巨款消灾,如果被处死,虽名节可保,然书未成。因此为了不辱父命,他毅然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腐刑又叫宫刑,它是中国古代五刑之一,也是最残酷的刑罚之一。执刑人用刀子剜掉受刑男子的睾丸(也就是阉割),这是一种对人格施以极大侮辱的酷刑。司马迁背负着父亲穷尽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面对极刑而无怯色。在坚忍与屈辱中,继续那个属于太史公的使命。

  公元前91年,《史记》全书完成,共130篇,52万余字。

  尽管《史记》是一部历史巨著,但《史记》的内容有批判性,司马迁担忧被武帝焚毁,《史记》写完之后,司马迁秘而不宣。即便是他逝世后,也只在家中保留,供后人阅读。到汉宣帝时,司马迁的外孙杨恽被封为平通侯,他看到当时朝政清明,于是上书汉宣帝,把《史记》献了出来,此书才得以公开发行,这部伟大的史著因此流传于世。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关于这部书的定位,鲁迅先生将它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因为《史记》,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杰出教育家翦伯赞把司马迁称为中国历史学的开山祖师,他说:“中国的历史学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学问,是从西汉起,这种学问之开山祖师是大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出发点上一座不朽的纪念碑。”

  司马迁想到了《史记》的作用,它可以传承一段历史,但他没有想到,他会因为这部巨著,作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而千古流传。

  为一部书而甘受腐刑,受辱之后,默默地撰写,写完之后,还不能公之于众,在有生之年享受它的荣光。

  这要具有多强大的内心,这要容忍多难熬的寂寞?!

  内心强大才能耐得寂寞,耐得寂寞方能成功。寂寞是成功路上必经的过程,因为寂寞,你才能一心一意、不计得失,执着地为了理想前行。

  成功有多大,要历经的寂寞就会有多久。

  经得大寂寞,方有大作为。

  正如唐代黄蘖禅师的《上堂开示颂》中所写的那样——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想有大作为,必经大寂寞
六条道路两侧 楼宇“化妆”迎新春
营造幸福家园 共创美好未来
交房通知
七天内,共享汽车可退“违章保证金”
衡阳晚报版面五A05想有大作为,必经大寂寞 2017-12-29 2 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