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师生又是呼吸道传染病易感人群之一。12月1日,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各位老师、家长及学生关注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的相关信息,尤其要高度警惕肺结核等传染病,控制学校结核病重大疫情发生,保障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
据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引起肺结核的元凶是一种叫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菌,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感染结核杆菌。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病人咳嗽、打喷嚏、说话、唱歌时,喷出的唾液飞沫中含有大量的结核杆菌,大的飞沫颗粒很快落到地面,小的飞沫核就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健康人吸入这些飞沫核后,就很有可能受到感染。
咳嗽、咳痰、咳血或痰里带血丝是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此外,胸闷、胸痛、午后低热、夜间盗汗、全身无力、食欲减退或体重减轻等也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
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后该怎么办?专家介绍,如果你出现了上述肺结核的可疑症状,应该赶快告诉相关老师,及时跟家人或老师一起去医院检查,并且把你就读的学校和班级名称告诉医生,不要隐瞒自己的学生身份。如果你发现同宿舍或同班有同学出现上述肺结核可疑症状,应立即向辅导员报告,这样便于同学尽早接受检查。
就医时应该检查哪些项目?据介绍,15岁以上的同学主要做胸片检查和痰的检查;15岁以下的学生,首先做结核菌素(PPD)试验,如PPD试验强阳性的话,再做胸片检查和痰的检查。
专家提醒,有同学一旦被确诊为肺结核,一定要主动向学校报告,不要隐瞒病情,这样可以让跟你平常密切接触的同学能尽早的去接受检查,保护同学的身体健康。你自己也不要带病上课,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坚持治疗,严格按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和复查。此外,在治疗期间还需注意休息和加强营养。在饮食方面应以吃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为主,同时还应多吃品种多样的蔬菜、水果,再搭配一些粗粮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