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面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防汛抗洪,多下功夫在“全民”
  经历了数天的冬雨绵绵,蒸湘大地正在接受65年以来“最强冬汛”的考验。“这是衡阳水文站自1950年有实测资料以来遇到的最大冬汛,也是今年的最大一场洪水。”市水文局水文科科长匡已香用了两个“最”字来形容这场冬汛。

  防汛,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基于此,面对这场罕见的、突如其来的“最强冬汛”,采取积极有效的防御及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水灾害的影响和损失,便成了最关键的应有之义。笔者认为,有关职能部门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加强防汛工作的组织督查,当然是积极的应对之举。但是,进一步调动大家群防群治的积极性,早日实现“全民防汛”也很有必要!惟其如此,才可能面对“最强汛期”,有着“最强防线”。

  首先,全民防汛抗洪要求“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开展各类防汛抗洪的专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媒体的优势,广泛宣传防汛抗洪的相关知识,向广大群众普及各类自然灾害情况和防范应对措施,让群众的防汛抗洪意识“警钟长鸣”。要多多倡导、鼓励人民群众参与群防群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让防汛抗洪成为生活中一项必备的生存技能。

  其次,全民防汛抗洪要求“手中有技能、遇事心不慌”。针对潜在的汛期风险,经常性组织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开展防汛抗洪的应急演练,让人民群众了解掌握各种防汛抗洪的应知应会知识,增强防汛抗洪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再则,全民防汛抗洪要求“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建立政府、职能部门和个人共同参与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的联动机制,提高全社会的综合防汛抗洪能力。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科学,依法应对,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防汛抗洪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总之,树立防汛抗洪意识、提高突发自然灾害的应对和防御能力,这关系到社会安定和人民群众幸福,来不得半点侥幸和麻痹。只有“功夫在平时”,着力提高全民防汛抗洪意识,切实增强自救互救技能,面对任何“最强汛期”,我们都能做到应对充分、从容坦然。

  魏  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11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第A17版:版面十七
   第A18版:版面十八
   第A19版:版面十九
   第A20版:版面二十
   第A21版:版面二十一
   第A22版:版面二十二
   第A23版:版面二十三
   第A24版:版面二十四
防汛抗洪,多下功夫在“全民”
琅琊山何苦去傍《琅琊榜》
雾霾天拼“肺”不合适
衡阳晚报版面九A09防汛抗洪,多下功夫在“全民” 2015-11-18 2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