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日下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亿龙深入耒阳市新市镇水西村视察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时强调,变革生产生活方式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义,全市新农村建设要全力抓好“完善规划、打牢基础、发展产业、建强支部、活跃文化”五件事。
新农村建设让水西村呈现出新变化、新气象、新风貌。昨日,李亿龙第5次走进耒阳市新市镇水西村,现场视察了新市镇敬老院、水西村联络线新农村特色街区、沿江路等项目建设情况。在水西村便民服务大厅内,李亿龙与正在办理贷款手续的星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肖贱生亲切地拉起了家常。据肖贱生介绍,他是当地的村民,与其他3位村民合伙办了这家农业公司,开发了600多亩蔬菜水果基地,一年的纯利润可达到30多万元。得益于市里的金融服务“三农”好政策,他办理了一笔贷款,准备用来购买农业机械,扩大生产规模。李亿龙指出,一定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农业公司办好,提高农民的收入。
李亿龙随后在水西村召开的座谈会上强调,变革生产生活方式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义。他就全市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具体部署,要求全力抓好“五件事”:
要完善规划。要合理确定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基础建设、产业布局、村庄建设、生态建设等都必须在规划中体现。水、电、路、通信基站等基础设施怎么布局?产业用地放在哪里?发展什么产业?居民点建在哪?山体怎么样保护?环境怎么治理?这些内容都要在总体规划中有所体现。同时要根据总体规划制定好分年度实施计划,新农村建设目标计划用几年实现?每年完成哪些任务?都要列出清单,一步一步抓好落实。
要打牢基础。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必须先行。要建设好农村道路、水渠、医院、学校、供电、供水、供气、垃圾处理等各种公共基础设施,把基础夯实。要引导村民适度集中居住,为村民提供更加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促进农村生活方式转变。
要发展产业。新农村建设不能只靠扶持资金来“输血”,必须发展产业来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要把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来抓。要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变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为有组织的规模化经营,变肩挑背扛的传统耕作为高效的机械化耕作,实现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要建强支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支部”,农村支部建设非常重要。村支部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要有效开展活动,提高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基层干部要贴着老百姓的心做事,脚踏实地为老百姓办实事。要团结带领广大村民“靠自己双手建设自己的家园”,勤劳致富、不等不靠。
要活跃文化。一个地方要有生机和新气象,关键在于人的精神面貌。丰富、活跃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要培育向上、向善的先进文化,培养淳朴民风,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丰收”。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邓柯参加视察并主持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