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面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学生要提防求职诈骗、传销陷阱,家长们别轻信“孩子”的QQ聊天~~~
2015年09月03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生要提防求职诈骗、传销陷阱,家长们别轻信“孩子”的QQ聊天
新开学,要警惕这些诈骗手段
资料图
  或者购买一定产品,并且要求将亲戚、朋友拉入发展下线,许诺你可以从中提取报酬,这就是典型的传销行为,千万不要碍于情面抱着先试试看的心理盲目加入。如果发现涉嫌传销的组织和人员,或发现自己被骗误入传销,一定要保持理智,设法尽早脱离传销组织,并及时拨打12315或110向工商、公安部门举报。

  嫌疑人通过拨打学生电话冒充其外地朋友、亲戚或单位熟人,谎称出差办事,以出车祸、赌博或打架被抓等借口,要求事主通过银行汇款进行诈骗。

  提示:当您接到来自亲友号码以车祸、赌博、打架等要求汇款的电话时,或“猜猜我是谁”等电话时,请您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予以核实确认,避免财物损失。

  嫌疑人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发送虚假贷款信息,一旦有事主与其联系,则以收取贷款人保证金、利息等名义,骗取钱财。

  案例:2013年7月,刚大学毕业的小李准备和朋友开一家饭馆,正在为资金发愁时,互联网上的一则无抵押贷款的信息吸引了它的眼球:不用财产抵押,不用繁琐细节,3天内就能放款,月利率1%,年利率10%。这则信息,让小李心动。小李和贷款公司取得联系后得知,需要先支付一个月的利息,才能办理贷款。“对方说打了利息后,就可以直接取得贷款,小李按对方要求打完款后,对方又叫小李打3000块钱的保证金。”小李说还没有拿到贷款就已经支付了几千块钱,因而心存疑虑。便在银行根据汇款信息查验了这家单位在山东,总部在浙江的贷款公司账户地址。查了一下,银行说是山西太原的,这时小李感觉真的是上当了。

  五、电话诈骗

  六、无偿提供贷款诈骗

  新学年开学后,是不法人员对新生和学生家长实施诈骗的高危期。目前,诈骗手法逐步升级,犯罪分子充分利用各种方式行骗。其精心设计的骗术,花样翻新,具有很强的欺骗性、迷惑性,防不胜防。本报总结了各大媒体、公安部门以及院校发布的诈骗手段披露消息,希望能给广大学生和家长以指导和警示。

  七、发布出售特价飞机票或火车票的信息实施诈骗

  学生篇

  上门推销是大学生经常遇到的骗局,主要诈骗对象是大一新生。骗子大多采用以厂家寻找销售代理或低于市场价的假冒商品诈骗同学钱财,推销行骗的物品多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廉价文具,手机、笔记本电脑、洗发水、运动鞋、小饰品等等。而且所推销产品多为假冒伪劣产品。每年都有不少同学因此上当受骗。

  一、上门推销、代销诈骗

  二、兼职防骗

  骗子通常在一些合法正规的电子商务网站上租赁一个网站,虚设XX航空公司订票网站,在该网站发布虚假的廉价机票信息,一旦受害人与其联系后,便以需要订金等形式要求欲购者汇款。

  案例:2013年1月,某高校学生郑某和同学在寒假来临准备订机票回家时,在网上看见一则特价机票销售网站,郑某便和同学一起在网上订购价值5600余元的10张机票,对方自称是特价抢购机票,不支持货到付款服务。郑某和同学便将购票款转入对方帐户,对方以核实余额绑定为由让郑某操作实施,郑某随后发现卡内1万余元全部被划走。

  提示:在寒暑假的国家法定假日,同学们购买飞机票或火车票时,不要轻信过低折扣的信息,网上订票时尽量选择各大航空公司官方网站或通过114查询正规票务代售点进行订购,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更不要按照陌生人的指令在银行ATM机上进行转账操作将资金转入陌生的账户。

  骗子掌握在校大学生缺少社会和工作经验,部分同学想利用周末、假期时间找份兼职工作的心理,采取在网上、报纸上或在校园内张贴的小广告进行招聘兼职在校生。

  主要方式:一是中介公司招收在校学生为会员,承诺长期为会员提供兼职机会,骗取学生的会员费。二是推销各类产品、充值卡等,骗取学生交一定数额的产品押金,实质是让学生购买其产品。三是加工工艺品,让学生交钱购一定数量的工艺品材料保证金,称加工好后回收产品,但交钱后所加工的产品骗子是根本不会回收的。四是招聘兼职打字员之类的,同样是以交资料保证金为由骗取学生钱财。

  提示:所谓的手工活加工兼职基本上存在猫腻。“这些公司都是拿一些看似简单容易上手的工艺品样品,以门槛低回报高来吸引一些急于赚钱的人。”自己被欺骗后,维权却很难。求职时,凡是要交押金、保证金等费用的,都要多个心眼。 

  家长篇

  嫌疑人冒充同学、医生,通过打电话给事主家人或朋友,谎称其子女“出车祸”或“急病”住院,急需汇医疗费,从而达到骗钱的目的。

  案例:2011年下学期开学不久,某校学生张某母亲接到一名男子电话,自称是张某的同学,张某在校外被车撞伤入院治疗,现急需3500元,并给张某母亲一个账号,让其母亲往这个账号汇款。张母听后非常着急,又因其提供的张某情况和地址完全一致,张母确信不疑,便往那人提供的账号上汇了3500元。第二天,张母往张某的寝室打电话询问张某病情,准备到学校看望张某时,才知被骗。   

  提示:接到有人冒充同学、医院人员给自己或家人打电话,称某某车祸、急病等急需要钱时,应立即与自己亲人及相关的事发地交警部门和医院联系,确认事情的真实性,不要轻信别人,谨防上当受骗。

  一、以“车祸、摔伤住院”诈骗

  三、几种常见的求职诈骗

  1.名曰培训,实为骗钱。一些招聘单位条件诱人,不收任何抵押金、带薪培训等等,但一旦上岗后却要求求职者购买本公司产品,提出“象征性”地收取费用。

  2.先洗脑,再骗钱。某公司招聘,考试后一名男子站在十几名求职者面前开始演讲。一番煽动性的演讲加培训后,各位求职者基本已被洗脑,心甘情愿地交出集资款。

  3.跨省招工行骗,再行“打劫”。一些大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形式在外地发现适合自己的工作,与对方联络后,前往企业所在地面试。结果前来接站的人常常会以借用电话或其他事由骗取求职者财物,更有甚者将求职者带到偏僻的地方直接行抢。

  4.先交押金,后被开除。在第一个月工作结束后,企业只付给求职者工资的一半,并称另一半为抵押金,说离职的时候退还。此后就以没完成工作量或其他借口将求职者开除,并扣下抵押金。

  5.名义招聘,实则诱人犯罪。如果招聘者夸夸其谈,反复强调招聘职位轻松、能拿高薪,很有可能是在引诱你加入传销、色情及其他非法机构。

  6.“境外就业”。部分人力资源公司、商务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发布“境外”招聘信息,实则被奴役。

  骗子事先通过盗号软件和强制视频软件盗取QQ号码使用人的密码,并录制对方的视频影像,随后登录盗取的QQ号码与其家长聊天,并将所录制的视频播放给其家长观看,骗其信任,从而诈骗钱款。

  提示:此类诈骗犯罪嫌疑人利用亲人间相互信任,警惕性不高的心理诈骗财物,迷惑性较大。凡涉及钱物,一定通过电话、询问当事人进行核定属实后汇款。

  二、盗用QQ,事先录制QQ视频诈骗

  四、传销陷阱

  目前传销组织又玩出一种新型的诱骗发展下线方式,他们利用大学毕业学生怀着远大抱负,希望早日体现人生价值,而且急于想找到工作的心理,通过窃取大学生求职信息,编造各种理由,诱骗其一步步走进他们设下的陷阱。

  1.以介绍兼职、低成本创业等名义,让人非法聚集,以面对面集中授课“洗脑”的形式,用“财富、梦想、荣耀、成功”等词语诱导他人参与。

  2.在网上开辟专门网站,诱人上当,这些信息往往以“资本运作”、“电子商务”、“网络销售”、“网络加盟”、“私募基金”、“股权投资”、“网络直销”、“网上培训”、“点击广告即可获利”等形式出现。

  3.在网上建立传销系统,通过互联网发展人员,要求交纳一定费用或购买产品、积分、返利等,并且要求继续拉人加入或发展下线。

  4.同学、老乡极力拉拢关系,描绘美好前景,但又含糊其辞,或有较好的投资、创业项目合作,并要求你去实地考察,只要你去了可能就进入传销设置的圈套。

  5.大学生找工作时,对方以所谓合法公司为掩护,打着高科技、新产品的幌子,以产品直销为名,宣传增设专卖店、实现连锁销售、创建概念店、申办体验馆、出资购买区域发展加盟商的权利等,通过发展加盟商按层级收取加盟费吸引他人参与。

  提示:如果在网上求职或有人给你介绍“工作”、“生意”或者推荐“投资”,前提条件是先交钱

  这是专门针对学生家长的诈骗,不法分子通过群发短信,以“退还部分学杂费、发放教育补贴、发放助学贷款金、考证交钱”等名义,要求家长将钱款汇至指定账号。家长们在收到相关信息,很容易上当受骗。

  提示:家长遇到此类情况一定要“多核实、缓汇款”,收到请求汇款的电话和短信后,尽量与自己的孩子取得直接联系,多做核实,切莫轻信,更不要直接汇款。此外,家长最好能预留孩子班主任或者同学的联系方式,接到此类短信、电话后,可向他们求证是否属实。

  本报综合

  三、冒充校方人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新开学,要警惕这些诈骗手段
衡阳晚报版面十A10新开学,要警惕这些诈骗手段 2015-09-03 2 2015年09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