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型号最多枚数最多
武器装备展示是历次阅兵的焦点,而导弹装备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这次阅兵是第二炮兵同时展示型号最多、枚数最多的一次,将涵盖远中近、核常新等不同梯次的导弹武器。 阅兵装备指挥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次阅兵所展示的7种型号导弹,射程、任务各不相同,标志着第二炮兵已形成型号配套、射程衔接、打击效能多样的作战力量体系……
记者从装备方队指挥部获悉,除了备受关注的导弹装备,这次阅兵的各种参阅力量都十分齐全。无论是陆海空二炮武警等军种部队,还是装甲兵、空降兵、防空兵等兵种专业部队,无论是坦克、火炮、导弹等战斗装备,还是雷达、通信、后勤等保障装备,都将在这次阅兵中进行全景式展示,具有很强的联合性。
功勋部队多历史荣誉多
10个英模方队是本次阅兵的一大亮点,而在装备方队,也有众多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经受过战火的洗礼,传统积淀非常深厚的荣誉功勋部队。像叶挺独立团、秋收起义红二团、万岁军等部队更是在抗战中屡立战功。
据统计,受阅部队共荣立集体三等功52次,集体二等功32次,集体一等功26次,获得荣誉称号的单位12个。
时间和距离精确到小数
针对训练中单靠人工评判误差大、时效低的情况,本次阅兵训练研发出车辆计时测速、排面可视标齐以及北斗定位考核系统,训练时间和距离精确到小数点位置。
魏晓峰是核导弹第一方队基准车驾驶员,他的师傅、班长张怀瑜是其备份。考核标准规定,200米等速驾驶时间在72秒,误差在±0.3秒内就算合格,魏晓峰给自己定的标准是±0.1秒,但张怀瑜给他定的标准却是±0.05秒。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两人认真地向其他教练员请教驾驶技巧,每次训练结束都要分析成绩。最终,两人达到自己的目标,双双成为方队训练标兵。
丁辉、郭建川、曹来群是坦克方队三辆引导车的驾驶员,被官兵们戏称为“铁三角”,作为整个方队的主心骨,三名驾驶员自主研发了“单车综合驾驶训练系统”,将车队的速度误差精确到了0.03秒,前后距离控制在12.5厘米以内,骑线偏差控制在了肉眼难以识别的2.5厘米范围内。
“瞪眼王”57分24秒不眨眼
睡梦中也能训练?核导弹方队训练员陈文喜就能做到。为了寻找油门踏板的控感,他反复找感觉,一遍一遍练脚功,就连睡梦中也习惯性地脚抵窗框,找控油的力度和感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肌肉记忆。
海军舰空导弹方队的乘载员付军患有沙眼,达不到阅兵要求的40秒不眨眼的标准。为了克服难关,每次列队训练,付军都坚持站在顶风向阳的位置,经过一个多月的坚持,付军最终挑战自己成功,他以57分24秒不眨眼的成绩,创造了方队新纪录,被战友称为“瞪眼王”。
但是,参阅官兵需要克服的困难不只是身体素质上的挑战,还有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
面临退伍转业的陈荣华以总分第一的成绩通过阅兵训练选拔,然而就在此时,他却得到父亲因癌症去世和双胞胎孩子夭折的消息。作为长子的他,请了4天假回家处理好后事,强忍泪水和悲痛,又匆匆赶回来训练,最终成为方队一僚车驾驶员,这背后是他与妻子的一个约定:“要为阅兵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阅兵史上首次动用重装备运输车
9月3日阅兵,总后某汽车团的重装备运输分队承担投送受阅装备的任务。这既是该分队首次参加阅兵保障任务,也是我军阅兵史上首次动用重装备运输车。该团团长丁庆顺说:“为了把新型装甲装备安全投送到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我们必须全力以赴,精准极致,确保万无一失。”
新型坦克全面升级
“铁甲”风驰、“神剑”倚天、“战鹰”翱翔……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训练场上,我军一大批新型现役主战装备逐一亮相。
此次受阅的坦克方队,由第38集团军某部抽组而成。该部曾2次参加国庆阅兵:1999年受阅,他们是机械化步兵战车方队;2009年受阅,他们是99式第三代坦克方队;此次阅兵,他们将驾驶火力、防护、机动和信息化程度更高的某新型坦克。此外,经过升级改造的装甲兵、空降兵、防空兵等专业兵种装备,雷达、通信、后勤保障装备等都将在阅兵场上精彩亮相。
在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的“鹰阵”里,1999年国庆阅兵,最先进的战机是从国外引进的第三代战机;10年后,歼-10、歼-11等国产第三代战机批量装备部队,成为空中受阅主角。此次阅兵则将动用20多种型号的飞机近200架,涵盖我国自主研发的预警指挥机、轰炸机、歼击机、舰载战斗机、海上巡逻机、加受油机、直升机等多个先进的作战和保障机种。
链接:摩托车礼宾方队护卫老兵
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中,摩托车礼宾方队45名队员将驾驶国产摩托车护卫300余名抗战老兵、支前模范及英烈子女代表率先通过天安门,成为这次纪念活动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摩托车礼宾方队护卫抗战老同志在我国阅兵史上尚属首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摩托车护卫方队负责人吴万涛大校介绍说。
这次纪念活动,礼宾方队队员将驾驶国产春风650型摩托车,车重265公斤、长2.25米、宽1米,犹如一群威武雄狮驰骋在阅兵广场。
综合新华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