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惨带货”当休矣 2023年08月14日  

  ■李英锋

  女孩和生母被继母控制,生母不能说话画出“藏宝图”,主播前往解救并帮助低价出售玉器赚取女孩治疗费……这则离奇的故事,是网络主播为“带货”在直播中骗取观众同情而凭空编造的“卖惨”剧情。一名六旬老人在购买19件玉器并得知真相后难以接受导致长期失眠,将该主播及相关公司诉至法院。8月8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对该案做出终审判决,维持了鼓楼区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责令主播及其公司退还货款并支付三倍赔偿,共计2.2万余元。

  卖惨直播带货演得是虚假的苦情戏,观者或消费者一认真,卖惨营销者就赢了。只是假的终究是假的,早晚会露馅,如果消费者明白过味来,拿起法律武器再较较真,卖惨营销者可能就得付出必要的法律代价,就得陷入真“惨”的境地。这不,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用一起判决卖惨主播“退一赔三”的案例,从消费维权的角度宣告了虚假卖惨营销的负面法律后果,也给卖惨营销者敲响了法律警钟。

  这起案例中,法院没有把商品本身有无质量问题,作为焦某是否构成欺诈的主要判断标准。而是廓清了案件的疑惑点,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点,做出了正确的司法定性。

  这一案例具有典型意义,一方面明确了虚假卖惨营销的消费欺诈属性,扩大了卖惨主播的责任范围——虚假卖惨营销不仅可能导致下架、删除视频或封限账号的后果,还可能带来民事赔偿等责任;一方面给被虚假卖惨营销忽悠的消费者做出了积极的维权示范,指明了维权方向和路径,有助于消费者找准维权切入点,提升维权的效率和成功率。而消费者的有效维权,对虚假卖惨营销也能起到反制监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