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健康
文学是一种高雅的博大精深的艺术形式,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每个人能够认知的只是沧海一粟。根据自己多年写作实践中的点滴感悟,文学最基本的功能是认知、教育、审美和娱乐,能够凝聚力量、增益心智、抚慰心灵,对人的思想情感、理想信念、道德修养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其最直观的表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文学愉悦身心
文学是精神产品,它最直接的作用是带给人的身心愉悦和精神自由,会让接受者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快乐感。生理的满足主要是通过特有的韵律和真切的生活体验,带来耐人寻味的丰富想象和创造乐趣。文学的心理满足主要是融合人的精神需求,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抚慰。我们的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当你精神感到空虚、人生感到压抑的时候,读一篇脍炙人口的小说,朗诵一首意境深远的诗歌,你的心灵立时会进入一种安逸和宁静的状态,生活的失意和烦恼顿时烟消云散,心身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惬意。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市场化的写作往往把娱乐功能发挥极致,有段时期,色情、暴力、凶杀等文学作品充斥网络和图书市场,导致阅读者精神萎靡颓废,直至娱乐至死。文学应该有它的精神内涵和终极关怀,有它应有的审美取向和道德底线。相关部门要履行意识形态的政治责任强化监管,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作者,更应该严守职业道德,认真严肃的对待这一问题。
文学传承历史
文学是一个时期一定地域社会生活的综合反映,即使是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社会生活的条件反射。任何一个作家,都不可能脱离自身生存环境对其创作产生的影响;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即使是虚构,没有特定的人物事件指向,都离不开时代的现实表达。我们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就能感受到改革开放前后农村青年的艰辛、追求与奋斗的人物形象;读梁晓声的《在人间》,一个特殊时期的苦难、人性的复杂、责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便会直达我们的心灵;即使像清代作家蒲松龄笔下《聊斋志异》这样虚构甚至魔幻的作品,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人们的苦难与期盼。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文学就是历史的记录与表达。
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历经共和国建国初期的新生巨变、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新时代的砥砺前行,如果我们能够拿起笔来,用文学的形式,把经历的风雨和奋斗记录下来,把感动和悲伤抒发出来,对于传承国家、民族、家庭以及个人的历史,对于子孙后代的培养教育,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文学成就人生
文学是人类生存、活动、交往和展示自己充沛情感的教科书,它开启心智、砥砺品行,成就事业。
升华思想。文学作品寄托着作家的信仰和人生态度,渗透着作家的主观价值取向。一个著名的文学家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著名的思想家,一部文学名著无不闪烁出思想的火花。阅读文学作品是思想形成的有效途径,古今中外,无数成功人士甚至伟人,大都没有离开过文学的熏陶,都有深厚的文学造诣。阅读和创作文学作品,对于升华人的思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升品味。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和艺术创造,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人的心地和灵魂,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从事一些写作活动,会使你的词汇变得丰富,语言表达更加生动,事物描述更加形象,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无论是朋友聚会还是同事之间的交谈,有的人名言警句随口道来,历史典故信手拈来,吐辞丰富多彩,讲话文采飞扬,行为举止优雅,人生由此多姿多彩、有滋有味。可以肯定,这样的人一定阅读过不少的文学作品。
增强能力。一是增强写作能力。在数十年领袖生涯中,毛泽东同志的讲话稿都是他自己动笔撰写,就连新闻稿也成为经典,这与他的文学阅读与写作能力是分不开的。二是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有的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有的人茶壶里煮饺子——有话说不出,说出来了也是毫无生趣,其根本区别就在于平常口才训练不够。三是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文学作品通过慎密的语言组织、文章的框架构建,能促进人的逻辑思维的提升。四是增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一切成功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往往充满矛盾斗争的场景构建,阅读一个好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学到许多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