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小青 实习生 刘 彤
一间小小书屋传播知识与希望,是乡村群众的文化家园、精神“大粮仓”。
2006年,我市在衡东县霞流镇李花村建设全省第1家试点书屋,截至目前有农家书屋2268家,实现了全市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
虽然我市农家书屋起步早,在推动乡村振兴、提升农民群众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实事求是地看,存在空间上不近民、时间上不便民、心理上不亲民、社会影响力不大等问题。
乡村要振兴,文化需先行。市委宣传部将“农家书屋建设社会影响力不大”问题作为“走找想促”调研课题。2023年5月以来,市委宣传部组织专题调研组,深入5县市10乡镇22个村进行实地调研,针对当前我市农家书屋的现状与不足以及“五乡”模式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深度调研。
通过调研,找准问题“症结”,精准开出“处方”。
切实提升服务农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内涵。市委宣传部进一步强化“乡贤管理、乡土特色、乡邻监督、乡风文明、乡村融合”为内容的“五乡”服务管理模式,发挥乡贤智慧力量,共同打造如衡南县江雪书屋、衡山县泉蓉书苑等农家书屋建设;将农家书屋服务延伸至乡村屋场,打造屋场读书角,用活书屋阵地;通过“农家书屋+”模式,以文艺、宣讲、科普、普法等形式,将农家书屋与党员活动、理论宣讲、主题教育、文化惠民、法制文化服务深度融合,浸润民心服务群众,充分体现农家农书屋培育农村文明乡风、党的理论宣传教育、普通科学文化知识良好载体文化阵地作用。
以农家书屋为平台在全市开展2023年“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组织新华书店等出版发行单位面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开展“强国复兴有我,携手奔振兴”图书捐赠、培训讲座、阅读辅导、惠民售书、流动售书等活动,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阅读需求。因服务农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成绩突出,得到上级部门肯定,湖南省第二届“岳麓书会”书香进农村活动在我市举行;积极举办2023年衡阳市乡村读书会活动、2023年“强国复兴有我‘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通过在全市开展“点亮阅读微心愿”活动助力乡村学子阅读圆梦,让朗朗书声飘扬在广袤的农村大地。
着力加强政治引领,加大对农家书屋投入力度。市委宣传部推动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向农村地区流动,今年为全市2268家行政村农家书屋配书30.6万册,组织出版发行单位开展主题出版物阅读推广活动64场,开展乡村读书会活动640场次,参加活动群众5.4万余人,有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鼓励少年儿童思考创作,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共征集征文、绘画、书法等创作作品3600多篇(幅),作品内容抒发了农村学子阅读红色故事的心得感悟、记录美丽乡村的发展变化、描绘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引导了农村少年儿童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湖湘文化、富有地域特点为特色打造衡阳县洪市镇明翰村农家书屋、常宁市平安村农家书屋等9家特色农家书屋。不断推陈出新建设各类型的农家书屋,有效引导和吸引了群众“进得来、坐得住、有所得”,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民家门口的“精神粮仓”和“文化加油站”。
组织开展农家书屋典型宣传报道。为了全面展现我市基层群众的读书传统和读书风采,市委宣传部策划“书香衡阳·衡阳书屋走访笔记”系列报道及各项活动宣发,在各级各类媒体刊发专题报道88篇,获得较好社会反响。通过挖掘鲜活感人的读书事迹,衡山县白果镇树枫村泉蓉书苑发起人谢颂泉2023年被中央宣传部、农村农业部评为“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全国“乡村阅读榜样”。
通过对农家书屋不断提质增效,农家书屋真正成为了基层文化建设的延伸和纽带。深冬时节,记者再次走进珠晖区和平乡新华村农家书屋,只见村民围着书桌静心阅读,屋内书香四溢,暖意融融。
现如今,我市2268家农家书屋以全新的精神面貌让广大乡村群众读到更多的好书,在阅读中汲取前行的精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