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李孟定:~~~
~~~
~~~衡南公安历时半年破案追赃赢得群众点赞
~~~破案2起,抓获9名违法犯罪嫌疑人
~~~——解读《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
2023年06月14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接第一版)

  花木“组团”出镜

  滨江美出新境界


  蒸水河长丰大桥南头,沿着河边的游步道往西走不到百米,一片金黄色的菊花和美人蕉同时映入眼帘。美人蕉热烈似火的花团与连片缤纷多彩的野花相互映衬,格桑花、金盏菊、虞美人、二月兰……姹紫嫣红,各自绽放,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夏日花景图,这些花的养花人是90后的游健。

  “如果水位再高一点,河边的游步道有可能被淹。”游健同记者聊起他的“养花经”:通过观察土壤、花的形态,就可大致判断是否缺水、缺肥。眼下,岸坡上野草疯长。过几天,待野花种籽掉落至松软土中,再对野草进行统一割除清理。“以前这一带全是砂场、造船厂、码头,对大气和水环境造成污染,经过改造后,现在成了百姓家门口的‘公园’。水杉树挺拔林立,乌桕点缀其中,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扩大了生态容量,焕发了河岸新颜。”游健在蒸水南堤打理花草树木已达5年。他很有感触地说,花木“组团”出镜,一年四季总有绽放的鲜花,风景方能日久弥新。

  近年来,“三江六岸”实施了景观提升工程,打破了香樟、柳树“一统天下”的局面。在保留具有江南特色的夹竹桃、桂花树等本土树种之外,陆续添增栽种了紫荆、桃花、木芙蓉、红花玉兰、红叶李、大花萱草、美人蕉等不同时节开花的植物,沿着江堤河岸打造了连片的彩色林带。行走在蒸水西堤沿岸十里风光带,放眼望去,绿树葱茏、河水澄澈,树影婆娑,水鸟高飞。“过去江滩河岸黄土裸露,眼下也在不断转型升级,洒播野花种籽,营造四季花海的景观。如今的江岸河岸已不是当年模样。”


  添增人文气息

  让人进得去、留得住


  6月8日上午,市沿江风光带事务中心主任陈政东来到湘江东岸湘水明珠文化公园巡查。

  市沿江风光带事务中心承担市城区已建成移交的“三江六岸”沿江风光带的维护管理工作,目前,管护面积140.29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达74万平方米。陈政东告诉记者,每周二、周四是雷打不动的巡查时间,一旦发现问题,责成相关责任方立马整改。望湘亭至风帆广场500米长的湘水明珠“衡阳历代名人”长廊,是兼具人文气息与高品质环境的历史文化宣传阵地,如果说蒸水风光带展现了“留住乡愁”的绿美景致,那么湘水明珠文化公园则是“诗意栖居”的最佳写照。

  陈政东领着记者来到风帆广场王船山雕像旁,细致擦拭铜象底座碑石。他说,增花添彩提升城市颜值气质,构建“亲水、透绿、溢彩”的绿美空间,散布在江堤水岸的学宫苑、潇湘苑、湘江公铁大桥桥头公园等口袋公园串珠成链,成为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载体。“一个好的环境不光要好看,还要好用,真正关注市民群众的需求,让市民进得去、坐得下、留得住。”他认为,城市管理者应学会适当“留白”,给市民群众留下“接地气”的地块。今后将不断推进大树下安装座椅、石质座凳加装木板等惠民工程,通过人性化改造和增设基础设施等便民服务,让市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市沿江风光带事务中心将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迹中所蕴含的时代价值,融入船山文化、大雁文化、抗战文化等城市文脉,通过建浮雕、立雕像等办法,讲好衡阳故事,让市民在散步赏景的同时,了解衡阳的历史文化,更好地彰显城市的人文特色,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画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草根”发明家 创新不停步
禁毒宣传进物流 守好寄递安全门
被骗的6万余元全部追回
衡东警方严打“地下六合彩”赌博
让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 2023-06-14 2 2023年06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