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 花
“用3D打印笔制作皮卡丘手机壳,拿起手机,你就是最靓的仔!”“给我一支笔,给你一个世界……”
5月31日,在2023年雁峰区“全国科技活动周”暨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活动中,雁峰区高兴小学7岁的汪玮宸作为今年全区科普讲解大赛中小学组的第一名,带来了科普讲解《神来之笔——3D打印笔》。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精彩的讲解,无不显示出他对科技的热爱。
全省首批创新型区、全市唯一的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县市区,手握两块科创类“金字招牌”,是雁峰区委书记王燕点评该区科创工作“不是第一,就是唯一”的底气所在。
如今,“科普+创新”双轮驱动,已成为雁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神来之笔”。
精准“投喂”,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与往年不一样的是,今年雁峰区科普讲解大赛设置了中小学组和社会组两大类别。其中,社会组涵盖机关单位、农业、家政服务、医药等领域。“范围比较广,尽量让大家都有展示的机会,提高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区科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通过“融合+创新”,雁峰区积极创新科普方式、科普内容、表达形式,分类施策进行精准“投喂”,制定《雁峰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实施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及重点工程6项提升行动,覆盖辖区所有人群,营造了科学普及工作的最优社会氛围。
雁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科教实力在全市居于领先位次,把这些资源优势利用好,播好科技创新的“种子”,成了全区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心愿。一方面,该区要求中小学开齐开足科学课程,充分发挥科普基地、科技馆、图书馆等校外活动场所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另一方面,该区成立全区科学教研联组,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方式,对学科教师进行培训,着力打造科创资源富集、科创氛围浓厚的“无边界”校园。
2022年,雁峰区科普进校园活动获省“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荣誉,在第37届衡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优秀组织奖,新增1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成功申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名、小荷科技人才项目2个。2023年,该区推荐4人入选衡阳市“卓越”工程师。
随着科技的普及,雁峰区还涌现出一大批新型农民,通过“直播+电商”,玩起了“新农活”。在举办农民技能大赛、农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该区围绕培育新型农业持续“发力”,促进农业特色种植与农村电子商务深入融合。依托特色村和本地农业龙头企业,该区着力打造出“南岳寿”“雁农鲜生”等一系列知名农产品品牌,让“村播带货”科技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将岳屏镇打造成“特色农业+农村电商+科普”融合发展的特色“科普小镇”。毫不夸张地说,你今天网购的辣酱,或许来自岳屏镇东湖村的大雁电商呢。
双创“出圈”,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铺好全民“讲科学、爱科学、崇尚科学”的基石,加快培育创新创业“生态圈”,雁峰区迈向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步伐更加坚实。
湖南五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去年雁峰区双创大赛中“脱颖而出”。该公司研发的教学平台可以监测学校优劣势项目和学生的长短处,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学生定制个性化辅导方案。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区科工信局不仅在赛前安排专门老师进行培育和辅导,赛后还及时跟踪服务,协助企业成功申请市科技创新计划项目。(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