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许珂)“去年,因为山塘缺水,粮食减产了20%多。今年塘修好了,种稻再也不愁水源,肯定是个丰收年。”近日,衡东县蓬源镇东方村,挖机轰鸣、车辆穿梭,村民们围着正在进行岸坡整治的山塘高兴地说道。
村民口中的这口山塘曾经塘堤长杂草、塘底堆淤泥,再加上去年持续的高温无雨,导致山塘存水量日益减少,严重影响了稻田的灌溉。近期,衡东县水利部门抢抓晴好天气,组织施工人员加快山塘等小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如今,山塘修缮一新,受到群众好评。
蓄水如蓄粮、修塘如修仓。近年来,市水利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民办公助、先建后补,效益优先、市级统筹,整合资源、多元投入,建管并重、以建促管”的原则,以山塘清淤扩容增蓄为主,坝岸整治、配套设施改造为辅,统筹推进农村小水源能力恢复项目建设,全力提升灌溉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为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各县市区在项目开建前,及时开展政策宣传宣讲,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激发广大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引导本地乡贤和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捐资助款,营造大干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各地积极引导受益区村民参与,充分听取大家意见,发动村民参与建设和监督。
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346处小水源恢复项目建设,新增和改善农业灌溉面积5520亩,有效提升了村居环境、区域防洪抗旱及农田灌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