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小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我们始终聚力研发、技术、标准、管理、营销等全面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12月16日,南岳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肖汉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南岳生物将研发创新融入发展“血脉”,每年都要上马2个以上新药研发项目,以此推进公司产品升级换代,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截至记者发稿,该公司已累计投入1.2亿元用于“十二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研发三种因子类产品: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CC)、人凝血因子Ⅷ(八因子)均已上市,人纤维蛋白原(纤原)正在临床试验。目前推进的白蛋白/静丙软袋包装稳定性及相容性试验,可避免空气针,且有效防止白蛋白中Al3+析出,填补国内空白。
2016年开始连续5年,南岳生物投入7000万元用于技术创新,进行产品工艺与参数的逐一优化,使产品更具优势。比如:其生产的静丙经过工艺优化后具有了高 Fc段生物学活性(≥150%),远高于《中国药典》标准≥60%,高于国内同行的100—120%。同时,具有优良的产品纯度和分子大小分布:产品纯度达99.0—99.7%,远高于《中国药典》标准的95.0%,高于国内同行的95.0—97.0%;分子大小分布达97.0—99.2%,远高于《中国药典》标准的95.0%,高于国内同行的95.0—98.0%。
在产品质量上,南岳生物追求标准创新从未停歇。产品内控质量标准不仅远超国内药典标准,更与欧盟质量标准接轨。如公司制定的PCC生产标准为国内最高标准,其内Ⅶ因子效价100%,而国内其它厂家生产的PCC中Ⅶ因子效价一般为50%—70%,所以产品一经上市就供不应求。
数字经济时代呼啸而至,南岳生物率先用数字引领管理创新,全面实施信息化系统建设,总投入3000万元,历时3年构建了涵盖原料(血源管理系统-PCS/PIS/PSS)、生产(生产管理系统-SCADA/MES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系统)、财务(NCC/ERP系统)、办公(OA系统)5大版块的信息化系统,数据集中化、流程一体化、应用平台化、决策智能化、集团管控化的管理体系已见雏形,助力公司决策管理更科学更精准。
南岳生物与时俱进实现营销创新,由原来的渠道为王转型为终端至上,重点进行流向管理,着力做好终端营销服务。同时,从国内市场迈向国际市场,今年成功出口22000支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到斯里兰卡,目前正在接受巴西当地药监部门的检验,通过后即可完成相关行政许可程序,实现10万支静丙出口。
“未来5年,南岳生物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将年采浆量提升到700吨,满足现有工厂生产产能规模,年销售额翻3番达20亿元,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实现资产证券化。”肖汉族表示,“同时不断提升吨浆产品价值和企业品牌价值,继续做强做大国内国际市场,使公司跻身到行业内全国前6位,引领湖南生物制药产业高质量发展。”